第 二 章汉族市民食风

一、日常食俗

天津一般市民阶层,都是一日三餐。早餐比较简单,称为“早点”。或自家制作,或到街头购买,或买一部分自家做一部分。早餐多食咸菜,很少另做菜看。午餐、晚餐则比较讲究,各种副食的制作,也多在这两餐。

早点 天津人早晨喜食稀饭(粥),一般多自家熬制。秋、冬、春三季, 用小米或大米熬粥;夏天则多在大米中加绿豆。外购的早点有豆浆、馄饨、豆腐脑、面茶、素丸子汤、“锅巴菜”、馃子(油饼)、煎饼馃子、烧饼、包子、锅贴、乌豆(烂蚕豆),甜点有汤圆、茶汤、八宝粥、小豆粥、切糕、盆糕、粽子,还有各式麻花、各式小馅蒸食、麻酱烧饼、枣饼、炸糕、素卷圈⋯⋯其中,锅巴菜、煎饼馃子是天津特有的。馃子、烧饼品种之多,也是值得称道的。

锅巴菜的制法是:将浸泡的绿豆、黄豆、小麦按比例磨成浆,摊成锅巴, 再切成不规则小片或菱形片;另将菱粉加大茴煮成卤汁,把锅巴片入卤汁内稍烫一下即盛出,加麻酱汁、腐乳汁、香油或辣椒油即成。

煎饼馃子的制法是:在摊好的豆面煎饼上,涂上甜面酱,撒上葱花,卷上馃子(油条)后稍煎一下即成。讲究的,还多在煎饼上再摊个鸡蛋,不但食来别有风味,而且也更富营养。

天津的馃子种类极多,计有长坯(为枣核状圈圈)、锅篦(北京称薄脆, 长方形薄片,极脆)、花梨瓣(由许多首尾相连的细条组成一团)、糖皮(表层加有红糖,有圆形和长方形两种)、锅头(较锅篦厚些,正方形或长方形)、两折(将锅篦对折)、四折(两折再折一次)、油条(亦叫棒棰馃子,系馃子类食品中的大路货)、排叉(在长片中间切几个长口,反转过来一套,多甜品)、套环(用长坯馃子反转套起)、馓子(粉条状细条,两头相连,多甜品)、馃子饼(油饼,大而厚,也系大路货)和鸡蛋荷包(也叫气鼓,即先炸一个油饼口袋,撕开一小口,打入一个鸡蛋,捏紧撕口再炸而成,黄白两色相间,故电称油老虎)。

天津的烧饼花样也极多,有芝麻、油酥、螺丝转、扁担烧饼、佛手烧饼、什锦烧饼、麻酱烧饼等,制法与北京等地大同小异。

天津的面茶质量也好,系用米面煮成糊,盛碗中再浇以芝麻酱、撤芝麻盐,味道咸香。

午、晚餐 日常食用的面食有馒头、花卷、油盐卷、包子、蒸饼(内夹糖、豆沙或红果酱)、枣卷、丝糕(可掺进玉米面)、玉米面窝头,死面饼、发面饼、烫面饼、肉饼、葱花饼、韭菜饼、糖饼、金裹银饼(即白面裹玉米

面)等,面条、饺子、馄饨等。

面条 天津人称“捞面”,即将煮熟的面条捞出后,再加调料和菜码食用。捞面又分炸酱面、打卤面、氽卤面、素卤面、麻酱面等多种。天津人喜用甜面酱配猪肉丁或炒鸡蛋炸酱。打卤面中较有特色的是在卤中加虾仁、蟹肉,这种卤称“三鲜卤”。氽卤的方法是将牛(羊)肉切碎后,用酱油、香油、葱、姜喂好,用大料瓣炝锅,放黄花、木耳,烧开后放进喂好的肉,并勾芡飞鸡蛋,特点是肉嫩味美。素卤系用面筋、馃子、香干、蘑菇、笋片等制成。菜码用料有:白菜、菠菜、豆芽、芹菜、黄瓜、莴笋、圆白菜、胡萝卜丝、豆角、粉皮等。

面条还可与玉米面尜尜(和好面后用手攥成两头尖的形状)共煮,叫“王八拉纤”。

饺子 可煮、蒸、烙。家庭常采用煮法,若将饺子和面条同煮,叫“龙拿猪”。蒸饺子多采用烫面或发面。用铛锅煎烙的又称“锅贴”;长形两头扎起的,又叫“火烧”;两头不扎起的,又叫“回头”。至于羊肉馅饼、羊肉干烙(前者是小圆饼,后者两头尖尖),则介于饺子与烙饼之间了。饺子馅有多种,荤馅多以猪肉为主。牛羊肉馅不放蔬菜的,称为“一肉丸”;也有以虾皮、粉皮为馅的;在不同季节,还有用韭菜、茴香、豆角、干菜、茄子、芹菜、倭瓜、西葫芦、冬瓜、南瓜、旱萝卜、白萝卜、胡萝卜、小白菜制馅的;也有以豆腐渣加羊油、碎豆芽为馅的。素馅中常要加锅巴、粉皮、青菜等。

包子 天津包子有名气,皮用发面、半发面,馅的制法大抵同饺子。

馄饨 或外购馄饨皮,或自己擀皮;馅多用猪肉加少许白菜或榨菜;汤多采用排骨熬汤,还加进些虾皮或海米,也加香菜、白菜、菠菜等青菜。

米的吃法一般是吃米饭或粥。多吃机米(即秈米),小站稻米量少,过节才能吃到。

天津除用稻米煮粥外,还用小米或玉米面熬粥,用玉米 第 二 章汉族市民食风 - 图1子熬成的粥, 又称棒第 二 章汉族市民食风 - 图2子粥。

天津还有一种传统的普通饭食叫“一锅熟”。旧时家庭多使用柴灶,主副食用锅一次做熟,故得名“一锅熟”。例如:在锅底熬鱼、蒸蛋、蒸肉羹, 煮土豆、山药、芋头、胡萝卜等,在锅帮上贴玉米面饽饽,蒸馒头或饭。品种可多可少。熟后,往往可以摆满一大桌,各味纷呈,五色俱全,营养全面丰富。天津的贴饽饽熬小鱼尤其令人难忘。

常食的副食品,主要有肉、鱼、虾、蚌,各类蔬菜及豆腐面筋等。猪肉的一般吃法是红烧和白煮,牛羊肉大多是清炖,有时也加进土豆、山药或大白菜,牛丰肉还可以加进胡萝卜、葱头之类。肉类清炒多切成肉丝、肉片。鱼类的吃法很多。小鱼常炸、烩,或做成酥鱼;鲥鱼、鲙鱼、黄花鱼、

铜锣鱼等,一般是红烧或清蒸;有时也用虾干、锅巴鱼、金针鱼做面汤。 常吃的虾有对虾、港虾、晃虾、青虾、白米虾、琵琶虾等,吃法除烹炸

外,还用于包饺子、做捞面打卤、烩豆腐、做虾圆等。

蚌类有麻蛤、青蛤、扇贝、蚬子等,一般的吃法是氽后蘸姜、蒜、醋吃, 或与鸡蛋一起炒食。

螃蟹、海蟹、淡水蟹皆有。吃法或蒸或煮,蘸醋和姜未食用;也有剥蟹肉,做馅或配菜炒食的。

蔬菜中,大白菜是天津人过冬的当家菜(即主要蔬菜)。其他如小白菜、

土豆、苤蓝、莴笋、豆角、茄子、冬瓜、南瓜、倭瓜、黄爪、葱头、圆白菜、芹菜、菠菜、雪里蕻(天津叫石榴红、春不足)、茴香、芫荽、菜花、胡萝卜、旱萝卜、白萝卜、青萝卜、芥菜、蔓青、荷兰豆、蛇豆、蚕豆、辣椒、芋头、洋姜、豆芽、香椿、蒜苗、姜、葱、蒜等,随季而食。

家庭也盛行腌菜,常腌的有疙瘩头、芥菜、萝卜、白菜等。也暴腌五花菜(胡萝卜、青萝卜、芹菜、白菜等切成丁,加盐和花椒腌制,几天后即可食用,吃时可加香油少许)。过去有一副对联,说的就是腌五花菜:“腌出青黄白绿,嚼出宫商徵羽。”上一句写颜色,下一句写声音。辣疙瘩菜是在腌好煮软的芥菜中加进旱萝卜丝,吃时加醋、油,一软一硬,十分可口。

粮食菜也是天津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菜品。如豆腐、香干、面筋、豆腐泡、素丸子、素杂烩、粉皮、豆腐丝等,可直接食用,也可与其他菜相配, 做饺子馅,或做面卤用。

从饮食的季节变化看,春夏多食鱼虾,入秋吃蟹和蚂蚱;入冬以后,天津人则喜吃什锦火锅。天津不少人家自备火锅,吃火锅常用的原料有烧肉、大肠、滑鱼片、虾仁、铁雀、面筋、炸山药、笋片、口蘑、海参、鸡块、鸡杂、粉丝、蔬菜叶子等。

小吃除了上文提到的早点外,天津市面上还有不少小吃,在市民们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出版的《津门纪略》中,记载当时城内的著名食品有:西门内鸭子王胡同的卤煮野鸭、穆家饭铺的熬鱼、袜子胡同的肉火烧、鼓楼北于十的炸蚂蚱、小伙巷旁的熟牛肉、查家胡同的小蒸食、鼓楼东的小包子、侯家后狗不理包子、甘露寺前的烧卖(麦)、大胡同鸡楼的鸡油火烧、鼓楼下张二的咸花生、大半巷赵家的皮糖、金声园旁的大糖、北门西白家胡同的细糖、东全号(毛家夥巷)的小菜、盛兰斋(毛家夥巷)的月饼、祥德斋(户部街)的元宵等。如今情况已有很大变化,老字号除狗不理包子铺和祥德斋等少数尚存外,大多数已不复存在。但近百年来,天津的小吃发展迅速,食品也较那时更为丰富。下面略举一些例子:

杨村糕干 以杨村杜家所产最有名气。此糕用糯米粉加茯苓、桂花等制成,糕上有密切纹,是老人、幼儿和病人的佳食。

熟梨糕 售者推独轮车,上放一小煤炉,用汽锅之蒸气将糕加热(所用原料米粉、豆沙、红果酱、糖等皆为熟料),顾客多是儿童。

栗子糕 用栗子粉加菱粉蒸成,卖时再用木模压成形,上抹以山楂酱, 亦是儿童食品。

豌豆糕 售者背圆木桶,持小镗锣沿街叫卖。多以木模压出花样,若捏成小孩样,放碟中浇以饴糖,叫“小孩洗澡”。

喇嘛糕 贩者挑担,一头有炉,炉上放一中间突起,四边凹下的小锅, 舀面糊入锅摊烙,将熟时,上放小料,浇糖汁,铲起折为半圆形出售。

蜂糕 用糯米粉、大米粉蒸成,有本色加桂花的和三色、四色的切块出售。

卷圈 用大张豆腐皮卷素馅(粉皮、豆干、豆菜、腐乳、香菜),卷紧挂糊切段,用油炸熟食用。

糯米甜食 品种有江米(糯米)切糕、江米面切糕(夹枣及豆沙)、江米藕、麻团(用糯米包豆沙滚熟芝麻)、凉果(艾窝窝)等。

炸蚂蚱 秋季街头多有卖者,带卯的蚂蚱炸后拌以酱油、葱花等食用, 脆香可口。

糖堆(糖葫芦) 既有红果的,也有用海棠、荸荠、山药豆、熏枣、葡萄、苹果、桔子等制作的,有的还有夹馅。

此外,还有驴打滚(豆面糕)、豆豉糕、炸三角、炸臭豆腐、爆玉米花、崩豆脆萝卜、梨糕糖、棉花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