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珞巴族食风

珞巴族总人口约 30 万,绝大部分居住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珞瑜地区,一部分散居在察隅、米林、墨脱、隆子、朗县等地。这里气候温和, 物产丰富,风光秀美。但在解放前,其生产方式还停留在原始的刀耕火种阶段。人们用大刀砍倒树木,放火烧荒,再用木犁开沟,撒上玉米、青棵、豌豆种子,就等秋后收成。用这样的耕作方法在一块地里连续耕种三年,然后放弃,再去新的地块上烧荒种植。除农业外,珞巴族还以畜牧和渔猎为业。现在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刀耕火种已为精耕细作取代。作物除玉米、青稞外,还种水稻、棉花等。

珞巴族男子头戴藤条编成的圆帽,帽后连着一块扇形熊皮,一直披到肩上,双耳吊着竹环;身穿短袖上衣,用羊皮做成,长到脐部;脖子上挂着串珠(有木制的、骨制的和玉石玛瑙制的);背披一件蓑衣,肩挎弓,腰挂长刀和箭筒;穿短裤,蹬草鞋。女子脖子上挂六七串至十多串各色串珠,梳长辫子,辫子上佩带两个圆铜片;上穿长袖褂,外套深色坎肩;下穿短裙,裙上镶着铜片,走起路来叮◻作响。珞巴族原分为几个不同的部落。居住在雅鲁藏布江两岸的一支,自称“莫王洛人”;住在东部一带的,自称“莫邦洛人”;居住在南伊山谷地带的,自称“博嘎尔”、“涅崩人”。过去,珞巴人被赶到深山老林里,备受领主歧视,被污称为“野生动物”、“脏人”。他们没有人身自由,行动受到种种禁忌。比如不准穿鞋,不准穿裤子,不准下山到台地种庄稼,不准与藏族通婚,等等。他们还被当作会说话的动物, 被主人随意买卖、转让、陪嫁、屠杀。在旧社会,珞巴被污称为“啰巴”(意为“野蛮人”);新社会,改“啰巴”为“珞巴(意为南方人)”,并被国家确认为一个民族。从此珞巴族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珞巴族喜欢吃玉米食品、糌粑和未熟透的肉类食品。吃辣椒、马铃薯、萝卜、白菜等蔬菜。喝酥油茶,嗜酒。

居住在偏僻山村的珞巴人习惯用石锅煮饭、烧水和做菜。石锅烧饭慢, 但居民不乏烧柴。用石锅煮麦粥,吃起来特别香。

珞巴人十分好客,招待客人的饭菜茶酒,客人都要吃完喝干,这才算尊重他们。不过,在客人吃喝之前,主人总要先尝第一口,表示内中无毒。这种习惯,与过去长期防范外侮养成的心理意识有关。如今,只表示对朋友的忠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