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卷

第 — 章基本情况概述

西藏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西藏人民,在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经济文化事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都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今天,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与兄弟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前进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根据藏文史料记载,藏族先民出现的第一个赞普(亦作“赞府”、“篯逋”。吐蕃君长的称号)是雅隆部族中有名的囊日松赞,他征服了十多个部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共同体。他的儿子松赞干布建立了藏族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一吐蕃国。吐蕃曾大规模开拓疆域。《旧唐书·吐蕃传》云:“时吐蕃尽收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与凉、松、茂、雋等州相接, 南至婆罗门,西又攻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余里,自汉以来,西戎之盛,未之有也。”《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当时吐蕃辖下有象雄(丰同)、松巴(苏毗)、工布、俄玉、娘布等大小 17 个部落。

今天的西藏,是西藏自治区的简称。它的北面是昆仑山,以界山为界, 北是新疆,南是西藏。东北面是唐古拉山,与青海省接壤。东面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相连。东南角与云南省相接。西面是克什米尔地区。南与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国相邻。西南、东南与印度、缅甸毗邻,在东南所谓“麦克马洪线”以南,还有 13 个县属于我国西藏,现仍被印度占据着。西藏境内,

国境线长达 3500 多公里,是我国国防的重要门户。

西藏自治区下设一个区辖市和五个地区,面积 130.8 多万平方公里、约

占了全国面积的 1/8,比 12 个江苏省还大。人口,据 1990 年 7 月 1 日统计,

共 219.6 万余人。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 1.5 人。人口多集中在河谷、平原一带,藏北草原人口稀少。西藏也是个多民族地区,有藏族、汉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纳西族,还有僜人、夏尔巴人、维吾尔族人、朝鲜族人、哈萨克族人等。但藏族是主体民族,占西藏总人口的 94.4%。

辽阔的地域,独特的气候,形成了众多的物产。主要粮食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蚕豆,扁豆、荞麦、马铃薯。藏东南察隅等地还产水稻,玉米、鸡爪谷、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有油菜、麻、甜菜、茶叶、烟草,有的地区还生长橡胶树。主要果品有:苹果、梨、桃、杏、核桃、香蕉、柑桔、柿子、芒果、葡萄、西瓜等。蔬菜主要有白萝卜、红萝卜、洋白菜、山东白菜、西红柿、辣椒、黄瓜、南瓜、茄子、四季豆、菜豆、大葱、洋葱等。

家畜有牦牛、黄牛、犏牛、骡、马、驴、绵羊、山羊、改良羊(与新疆羊杂交品种)、猪、狗等。其中狗价格昂贵,在牧区,3 头一等牛方能换 1 条狗。家禽有鸡、鸭、鹅等。野生动物品种多。藏族有保护鸟、兽、虫、鱼的优良传统。除狼等危害牧业生产的少数害兽外,野生动物资源很少受到破坏。

西藏可用于药膳的名贵药材主要有:虫草、贝母、大黄、党参、天麻、胡黄连、雪莲,麝香、羚羊角、鹿茸、熊胆、野牛心、雕胃等。总的来看, 西藏饮食文化受着三个因素的制约。第一,从高寒的藏北草原到中部的温带农区,再到藏东南的亚热带低地,地形参差,气温和湿度殊异,物产丰寡不均,促成了饮食习俗的多样化;第二,地域辽阔,峡谷峻岭多,冰川雪地覆

盖面积大,交通阻塞,影响了饮食文化的相互传播及融合,致使城乡之间、衣牧区之间、腹心地区与边缘地区之间的差异相当大;第三,古代笨教的“血祭”和中世纪佛教禁欲主义的长期推行,直接阻碍了饮食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