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侗族食风

一、日常食俗

湘西侗族同胞的日常饮食风俗与苗族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侗禾糯”为主食。侗禾糯是一种不用开镰,要用手来摘取的糯谷品种,耐肥、耐寒、为生

稻瘟病。又因谷壳芒刺长,野猪和麻雀不敢吃,很适合山区栽种。侗禾糯做成的饭软香可口,不散不粘,适合于抟成饭团携带出门。即使在家里吃饭, 侗族同胞也常用手传吃,所以,“吃传饭”也就成了侗族食风中的一大特色。

侗族以水产为美味。饶鱼历来是侗族同胞喜爱的一种佳肴。每逢插秧以后,便把一桶桶两指长的小鱼放入禾田,到秋节长成巴掌宽的红尾鲤鱼。这时候,侗寨家家包着糯米饭,带上食盐、辣椒,上坡去摘“侗禾糯”。吃饭时,就在田边燃起一堆堆篝火,再从田里提来一宠笼活鱼,剖洗去鳞后用折来的树枝条穿到鱼嘴里,在火上烧烤。然后全家人围着火堆,打开竹蔑编织的饭兜,手撕着烧鱼,蘸着盐花、辣椒粉,就着香喷喷的糯米粉,开怀大嚼。

除鱼之外,湘西侗族还喜爱吃蚌壳肉与螺丝肉。吃螺丝时喜欢带壳吮食, 叫做“吃棱螺”,很要一点技术。不会吃的,常将肠杂吮入口中而遭人耻笑。其他如鳅、鳝、蛇、鼠、蝌蚪、四脚蛇等,也是家常菜食。还有幼蝉、幼蝗、土蜂蛹,用油炸食。

侗族也嗜酸,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倒窜”的俗语。侗族菜看中,酸味的菜要占半数以上,不仅有汉族熟悉的酸黄瓜、豆角、蒜苗之类,还有少见的酸螺丝、酸小鱼、酸小虾、酸螃蟹之类。除“卤酸”外,还有“甜酸”。是用甜酒糟腌制而成。有一种甜酒糟腌制的小虾,是侗族人最爱吃的。

侗族人嗜酒,除烧酒、米酒外,用“侗禾糯”做出的甜酒是很有名的。据说侗家的甜酒曾是贡品。侗家将甜酒汁再行精制,便成了“苦酒”,在甜中添了一丝苦味。苦酒是侗族酒中的上品,制做较难,保存又不易,不是最尊贵的客人,一般不拿出来招待。

侗族有一种独特的菜叫做“斗”。这是一种主在水田里的绿得发蓝的细嫩苔丝,鲜的可做酸菜,干的可炒辣椒吃。

侗族还有些民间杂食:春天,青年男女上山“玩坡”,喜欢采折一种叫“香树皮”的树枝,啃其皮,味凉略香,据说可以使牙齿坚固洁白。油茶树上长的茶泡,甜中带酸,也是侗族爱吃的杂食之一。其他如刺莓、猕猴桃、乌柿子、野杨梅、野梨、藤梨、饱饭果、刺粟、油胡桃、大王泡、松树嫩皮、桑树嫩皮、臭草根等,也是他们的美味杂食。

以栎木的果食做成的豆腐,可以煎煮、油炸,做成各色食品,风味独特, 是侗族喜爱的山乡野味。蕨根、葛根做成的粑粑或粉丝,不仅是荒年的主食, 平常也能用来做菜吃,食用菌也很多,松菌是常菜,而最美最鲜的鸡丝冻菌, 白嫩味鲜,有如炖鸡,是菌中的上品。山珍野味有麋鹿、梅花鹿、野鸡、野猪、麂子。而以松果为食的野鸡和野猪,称为松香鸡和松香猪,是难得的佳肴珍品。此外,芽山甲、囡囡鱼、石蛙、四脚蛇等,更是侗族饮食生活中难得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