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特殊食俗

  1. 讲究食疗结合,同部相济。就整个民系而言,客家人继承了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深谙“食为医宗”、“食医同源”之理和凉热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把人的体性、症状和食物的性质及对人体的作用,区分为凉或热、燥或润、补或泻、滋阴或壮阳、消导或凝涩等等。注意合理选择食物和烹调方法,使某些中草药成为日常食物,从而把饮食和保健、预防、治疗、补养巧妙结合起来。例如把萝卜、芥菜头、绿豆、黄豆、免、鸭妈、石鳞、乌龟、蛇、鳖作为清热、降火、解毒或滋阴、补肾的食品。而认为韭菜、麻雀、狗肉、羊肉是壮阳强肾之物等。总之,什么季节、气候,什么体性、体症适宜吃什么,不应吃什么,几乎每个成年的客家人都知道。

客家人对于某些疾病的防治,认为可以“以物类人,同部相济”,把与人相应的动物器官和中药同烹服,以获得治疗人的同部位器官的效果。如头晕、头痛者吃羊头、猪脑,目疾患者食猪眼,肺病患吉吃猪肺,胃痛吃猪肚, 腰痛吃龙骨,关节痛食猪脚等。这些做法绝大多数是科学的,有效的。

  1. 节日、礼仪、信仰饮食以象形、象征、谐音取吉。凡圆形的、甜味的、粘性的如五、特殊食俗 - 图1圆、月饼、糍粑等象征团圆、圆满、甜蜜、幸福;红色的,如红蛋、红曲鸡等表示喜庆、顺利。“桔”、“鸡”与“吉”、“梨”与“利”、“发菜”与“发财”、“鱼”与“余”、花生的“生”与“生育”、生发的“生”谐音或同字,都是吉祥食物。

  2. 等路,在闽西常可见一些孩子倚门或在村口路边期望着什么。这是他们在等候着赴墟(赶集)、走亲戚或劳动归来的父母兄嫂。客家人是极重感情的,尤其疼爱孩子,因此他们外出,多少总要带回一些肉或糖果糕饼。走

亲戚,对方一定会给你捎带一只鸡、鸭、免或一大块熟肉、花生、米泡、五、特殊食俗 - 图2冻糍粿之类,甚至人们上山下田劳动,也总要顺便采捕一些山果鱼虾、鳅鳝蛙鳖之类,带回慰问全家,特别是孩子们。客家人对孩子们等迎亲人带回食物的这种食俗叫“等路”。

  1. 做会,某家或某人有某种困难或急需,可向亲邻友好起会——每家或每人定期(一般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最多半年)定量出钱的叫“钱会”,

    出稻谷的叫“谷会”。起会及以后每一次转接会,都要由接会者举办酒席, 对大家的支持表示谢意。

  2. “打平伙”,劳作之余,三五好友或凑菜,或凑钱买酒菜,一起痛饮,

    谓之“打平伙”。

  3. 客家人嗜好吃蛇肉、狗肉:客家人有“夏至蛇,秋分羊,冬至狗,吃了天上走”之说。盛夏暑热,蛇肉具清诸热、解百毒之效。秋天羊,冬天狗,

    皆有温补暖身、健骨强筋、补肾仕阳之功。故客家人遇蛇必打。打得蛇,就地剥皮烹制。蛇肉香味往往能召来不少人,见者有份,共同分享。客家人遇节日或来客,常宰狗食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