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领导者的修养与领导艺术
一、领导者的修养
一个领导者要做好领导工作,完成自己的职责,除了掌握领导理论,沟通与激励的方法外,还要强调领导者应具有的素养。所谓素养一是指素质; 二是指修养。素质主要指侧重于先天的禀赋、资质;修养主要指侧重于后天的学习、锻炼。前者在管理心理学范畴中为个性特征的内容方面。本节主要论述修养问题。
一个有修养的领导者,能极大地改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领导者的修养甚至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因为某些行为方式是可以学到的,是可以熟练地被运用的。下面的修养内容是根据这一职能而提出的。
(一)懂得领导者应具备的知识。对一些主管人员进行观察,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想象力,而是机械地去执行一些例行公事,有些人对自己怎样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主管人员与领导者,缺乏经常性的考虑。如果懂得可使领导更有效果的种种因素和随机应变的各种领导方式,将有助于每个主管人员成为更有效的领导者。诚然,领导理论及其研究的工作量如此之大,不可能让每一个主管人员全部精通它们。但是,作为一个主管人员必须学习和理解在本篇所叙述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虽然可能有其局限性, 但是这却是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知识。当然仅仅懂得这些知识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主管人员还必须具备将这种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二)移情作用(或称“进入角色”)。这是美学和心理学的概念,意思是说,一个人将自己的意识以想象力投射在他人身上的能力。正如通常所说的,就是将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模拟他人的感情、意见与价值观念的能力。
一位主管人员也像其他人一样,具有目标抱负,价值观念和个人见解。如果没有这样的移情作用,他常常会假设他的下属们具有同他一样的品性, 对事物的观点都是一致的,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但可能有一点是例外的,即人们更多地为感情所左右,而引起感情的原因又常归之于个人。因此,主管人员不应该主观地假设他们的下属与他们自己一定具有同样的情感。如果作出这样错误的假设,在工作上就往往会导致独断专行的“家长式”作风。所以主管人员必须对下属进行全面的了解。除了工作之外,还要了解他们的个人关系、经济与健康状况、抱负、价值观等。把自己置于下属的位置仅只是一个方面,而直率又真诚地努力去了解下属将是更重要的方面。主管人员如果能自问一下“在他们的位置上我会如何反应”的做法,就是一种想知道的尝试,并且会在实践中形成一种技能。设身处地地为下属着想,必然会取得下属的信赖,从而为有效地指导与领导下属打下基础。
(三)客观性。主管人员应力求不带个人感情地去观察与寻查事件(事情)的起因。因为主管人员也是人,必须和下属产生一定的感情。但重要的是要客观地对下属进行评价,判定结果的真实原因,并采用明智的步骤来帮助表现较差者;鼓励表现较好者。这就要求主管人员不能只强调有移情作用, 在客观性与移情作用之间要尽可能地予以平衡。
为培养客观性,一个主管人员需要有很强的意志。主管人员只要有决心和修养,就能克服仓促判断、愤怒、责怪、以及感情用事的倾向。领导者克制与冷静的分析是有素养的表现。
(四)自知之明。人们为了了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什么反应或不引起反应,甚至可能是反感,那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即有自知之明。若没有自知之明,或不能做到这一点而要移情或客观处事是不可能的。有些人的习惯、言词或行为往往不自觉地影响别人。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有意这样做,或许是一种符合需要反应的正确方法,但更重要的是友谊,赞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主管人员应了解自己的处事态度与习惯对下属的影响,以便改变自己那些可能影响下属的言行。这就是说,要求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能力,并应对自己言行的反应查找原因。例如可以通过各种调查,找出产生各种不同反应的原因,从而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作用,这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