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特—劳勒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管理学家波特( Lyrman W.Borter)和劳勒( Edward E.Lawler)在期望理论基础上引伸出了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如图 18—4 所示,并把它主要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研究。
报酬的价值
从事一个特定任务的能力
看到了公平的报酬
努力 工作成就
内在的报酬 满足
看到了努力所取得相应报酬的概率
对任务本身的理解力
外在的报酬
图 18—4 波特—劳勒的激励模式
正如图 18—4 所示,努力(激励的程度和发挥出来的能力)。取决于报酬的价值加上人们所看到的并认为是需要的能力,以及实际得到报酬的可能性。这种看得到的努力和得到报酬的可能性又受实际工作成绩的影响。很明显,假如人们知道他们能做某件工作或者已经做过这件工作,他们就能更好地评价所需作出的努力,并更好地知道得到报酬的可能性。
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所做的工作或实现的目标)主要取决于所作出
的努力。不过,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以及他对所做工作的理解能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和任务及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的影响。工作成绩又导致内在的报酬(如一种成就感或自我实现感)和外在的报酬(如工作条件和身份地位)。这些又为个人对公平的报酬的理解揉合在一起,从而给人们以满足。但工作成绩也会影响个人所看到的公平的报酬。所以,一个看得到的对所作努力的公平报酬,必然会影响得到满足,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同样,报酬的实际价值将为满足所影响。从这个模式中可以看到,激励不是一种简单的因果关系。主管者应该仔
细地评价他们的报酬结构,并通过周密的计划、目标管理和借助良好的组织结构所明确的职责,把努力—成绩—报酬—满足这一连锁关系结合到整个的管理系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