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
50 年代后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和他在匹兹堡的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一项研究提出了“双因素论”(Two—factor theory)。
他们进行的是这样一项研究:访问了匹兹堡地区的 11 个工商事业机构的二百多位工程师和会计人员,请他们列举在他们的工作中有哪些是使他们愉快的项目,又有哪些是使他们不愉快的项目;经分析调查所得资料,结果发
现,受访人员觉得未能满足的项目,多数与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而他们觉得满意的项目,一般也多属于工作本身。由此进一步分析推导出,一方面是人们对诸如本组织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以及个人生活所需等等,如果得到满足后就没有不满,得不到满足则产生不满。赫茨伯格把这类因素统称为“保健”(Hygiene)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们对诸如成就。赏识(认可)、艰巨的工作、晋升和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如果得到满足则感到满意,得不到满足则没有满意感(但不是不满)。他把这一类又统称为“激励”(Motivator)因素(见表 18—1)。因此,赫茨伯格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能提高生产效率。这个理论产生后,受到许多人的非议,有人认为,人是复杂的,若是对他的调查仅以满意或不满意作为指标,而且又没有进一步证实满意感和生产率的关系,那未,其调查结果的可信程度是值得怀疑的。但是 60 年代中期以来,这一理论还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这一理论也提示我们,如果主管人员能够注意提供某些条件以及满足保健性需要,也可能会保持组织中人们的一定的士气水平。
表 18 — 1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环境) |
激励因素(工作本身) |
---|---|
薪 金 |
工作本身 |
管理方式 |
赏 识 |
地 位 |
进 步 |
安 全 |
成长的可能性 |
工作环境 |
责 任 |
政策与行政管理 |
成 就 |
人际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