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西蒙认为,所谓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它们。通常又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与此相反,决策可非程序化到使之表现为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的程度。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 是一种例外问题;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因而,非程序化决策又被称为“结构不良”的决策。
必须指出的是,它们并非是真正截然不同的两类决策,而是像一个光谱一样的连续统一体。在统一体的一端为高度程序化的决策;而另一端为高度非程序化的决策。我们沿着这个光谱式的统一体,可以找到不同灰色程度的
各种决策。
除了可以从问题本身的性质出发区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以外, 还可以根据决策时采用的不同技术和方法来区分这两类决策。我们可以简单地按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以及传统式和现代式四种因素将决策技术分为四大类。如表 8—1 所示。
表 8—1 传统式和现代式决策制定技术
决策类型 |
决策制定技术 传统式 现代式 |
|
---|---|---|
程序化的: 常规性,反复性决策; 组织为处理上述决策而研制的特定过程非程序化的: 偶发的、结构不良的、新的政策性决策;依靠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处理 |
分目标系统;明确规定的信息通道
|
计算机模拟
|
从表 8—1 中可以看出,传统的程序化决策技术中最普遍和最为盛行的技术是惯例。与惯例紧密相关的是标准操作规程,它提供了一种教育新成员适合于习惯性组织活动模式的手段,提供了一种将习惯模式公诸于众,经受检查、修正和改进的手段。组织结构可以看作是一种更有效、更全面地进行程序化决策的手段。组织结构规定了一套关于组织的哪些成员将对哪些类型的决策负责的体制,还规定出一套目标结构,成为各级主管人员决策的标准。自本世纪初叶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以来,这后两种传统的程序化决策技术日益完善起来。
现代的程序化决策技术,几乎可以全部包含在“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这两种技术和手段的体系中。关于这两种技术和手段,我们已在本书第四章中作过简要的讨论,这两种技术至今仍是方兴未艾。不过,尽管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但今天,大量的上、中层尤其是上层主管人员处理的决策问题,仍不能便捷地转化为数学模型并由计算机来自动处理。这使得开发非程序化决策技术势在必行。
从表 8—1 还可看到,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技术都与人们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有关。人们拥有某种一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对于一些困难的问题可能解决得并不令人满意,但是,人们在接触到一个复杂的、陌生的例外问题时很少处于完全束手无策的状况。那么,人们怎样处理那些结构不良、偶然出现而影响重大的问题呢?这就需要了解人们进行非程序化决策的心理过程,或者说,要分析人们作出决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