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大学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谈到大学的教学,李教授认为中国的大学一般讲知识的传授是做得很不错的,但在现代社会里要充分注意学生将来从事科研的能力。大学应提倡启发式的教学,而不应只是被动性地传授知识,把学生弄得太忙不是好的现象。比较好的做法是要让学生有一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使其能发展自己的兴趣,学一些自己想学的东西。如果大学毕业时,同班学生所吸取的知识都一个样,则这种状况是不能令人欣慰的。他所希望的是同班毕业的学生,因兴趣不同而各人可以在不同方面有自己的独特心得,这方面学校应努力创造一些条件,例如早一些让学生参加研究工作或接触研究环境将是有益的。他结合亲身的经历,谈到在读大学时曾问当时高年级学生,如果按照已安排的课程好好地去读会不会成为好的科学家,答案是否定的。于是他暑假没有回家,和大三的同学一起轮流自学自讲 Lewis 和 Randall 的热力学,在大二、大三时又到物理系选读了电子学、电磁学等课程,并利用晚上和物理系学生一起找来苏联的原子物理前两册组织研讨会进行自学。他讲,回忆起来当时学校虽然设备条件不好,师资力量不太强,但却有了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环境,这都是从反面变为正面,使他没有浪费许多时间,去做没有意思的事,而是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学习不少物理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伯克莱读博士学位,跟从指导教授 2 年 10 个月,到写完毕业论文也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教授每天见面几乎是同一句话,你昨天做了什么,今天打算做什么。然后自己去做,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要自己去想法解决,指导教授常指出:正因为我也不晓得才要你去做。这样, 许多方面都要自己去摸索,在一定时间内成果也不如人家的多,但是 3 年左右下来我学会了怎么做科学研究工作,而不是只懂得怎么替指导教授去做工作。现在李教授自己指导博士生也总是让他们自己从简单做起,而不是只看快出成果,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对培养能力有好处。
谈到教学,李教授指出,伯克莱有一个好传统,那就是资深教授都要进行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以他本人为例,目前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为研究生讲反应动力学课程,每隔几年还要开出一些专门课,例如现正在讲授分子束反应动态学,此外,他还要教大学部的物理化学和大一的普通化学。尽管得奖以后社会活动十分繁忙,但他明年又要参加大一普通化学的讲授和实验指导工作,学校不因为谁获奖而可少担任教学工作, 他认为这完全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