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服用药物历史

在竞赛中服用各种物质以求获得优势的做法已有多年历史。早在公元前 600 年,古罗马的斗士就使用过刺激剂。公元前 3 世纪,希腊人也曾服用过蘑菇以求提高成绩。19 世纪 80 年代在法国的自行车 600km 比赛中发生过运动员因服用药物而死亡。1910 年已开始对参赛马匹的唾液进行药物检查。在 1960 年,罗马奥运会上发生了丹麦自行车运动员 Kurt EnemarKnud Jensen 因服用苯丙胺类而死亡的事件。在 1967 年,环法自行车赛中英国的运动员 Tommy Simpson 也因服用苯丙胺药物而丧生。这些事件促使了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对 1968 年第 19 届奥运会开始实行

药物检查。当时禁用的药物只有 8 种,检测方法是气相色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法和薄层色谱法等。1972 年第 20 届奥运会时,禁用药物增加至 26 种,检测仪器采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1976 年,又增加了甾体同化激素一类 5 种禁用药物,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器。1980 年公布的禁用药物为 58 种,开始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其后 1984 年增

至 69 种。1988 年再增加β-阻断剂和利尿剂类药物,总数达 100 种。1991 年增加一类多肽,1994 年 12 月 IOC 公布的禁用药物共分为七类,计 108

① 刊于 1990 年第 5 卷第 4 期第 1 页

种。有关历届奥运会检测运动员数目及阳性结果列于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