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类比模型

阿钦斯坦(1964,332)说:

不要将科学家的 X 模型(或理论)⋯⋯与他寻求用以解释其模型或理论特性的类比

(也可以帮助他建造模型)混淆起来,这是很重的。

“类比”或“类比模型”这一术语指的是将一种模型或理论转换成别的模型或理论。我们可以将原子表达成台球,人口量表示成物理量,运输网络表示成电子线路,等等。目前由布雷思韦特、内格尔和布罗德贝克提出的看法是,所有需要模型——理论关系的,即是在形式结构上的相似性。在类比模型的情形中,阿钦斯坦坚持说,没有理由认为在实体性质上的相似性在逻辑上也不会是重要的。当然,所有的作者都承认,性质的相似或许要引起争论。赫西(1963,9—16)将模型和理论的情况划分成正类比(即模型对象和理论对象的实体性质相同),负类比(已知的实体性质不同)及中性类比(模型对象和理论对象的关系还未建立)的模型与理论,其中最后一种表示了对研究的最有意义的挑战。例如,我们还需要精确地建立人口数量与物理量的相似关系。

很清楚,在类比模型的情况中,模型对象和理论对象的性质不能相似得分毫不差。阿钦斯坦(1964)据此说,模型和理论的形式结构的所有方面不能完全相同。因此模型与理论间的相符只能是部分的,而且还要取决于其中实体性质相同的方面和推导结构相同的方面。所以阿钦斯坦又总结出,布雷思韦特、内格尔和布罗德贝克提出的分析不够,但阿钦斯坦的分析也不免受到批评(斯旺森,1967)。我们没有机会讨论争论的所有细节,这场争论几乎还没有展开。

我们可以用类比模型去推导与理论相关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只与那些由性质和形式结构决定的结论有关,而性质和形式结构在理论与模型之间是相等的。很清楚,意识到布雷思韦特所说的应用模型的危险性这点很重要。对运用类比模型要竭力加上所想象的危险性。

迄今,根据分析,我们可以区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模型”,它只包括实体因素和结构特征,这两者都包含在理论之中。第二种是“类比模型”, 它所包括的实体因素和结构特征在理论中并不存在,目前阿钦斯坦的分析以假设可以明确区分这两类模型为基本依据。但阿钦斯坦(1965,116—20)又

坦率地承认存在着大量实际困难。常常搞不清科学家是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概念呢,还是借助于类比。起初设想类比的实体随时间的推移会很合理地变成有力的理论概念。应该明确,模型和类比模型之间在逻辑上的区别,在实际中只有当以充分的主题提出的一般理论可以用来表明一个模型是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执行功能时,才能划分出来。我们已经注意到在社会科学中缺少这样的一般性理论。因此不可能在大范围研究领域中准确区分这两种模型,这就提出了一些程序问题,它们需要单独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