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的概念内容

由于解释的概念内容根本不同而产生的方法论的区别,是更为严重的问题。它之所以见得严重,部分由于某些社会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对物理学定律所包含的概念,稍经修改就可应用于研究人类行为在感情上强烈反对。特别是历史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对于使用“机械的”解释与人类事务联系起来,产生强烈的愤慨。这类解释方式——如博尔丁(1956)所称的钟表装置的理论,在十九世纪中叶为人们充分理解。这是孔德和 J.S.人米尔等实证哲学家提出的命题,即现象的世界为一个确定了的世界,并认为在研究人类事务中,最需要的是充分的坚持和洞察力,以揭示控制人类行为的机械定律。把解释降低为机械定律的变种,激起了一阵强烈的反响。如迪尔萃、韦伯和帕列托等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们反对孔德、斯宾塞、米尔和马克思等人的实证哲学,而弗洛伊德则开始揭露不能轻易纳入机械论解释框架的心理过程的证据。(休吉斯,1959)在二十世纪初关于机械论解释的争论,它与地理学中的决定论-可能论者之争一起,创造了一笔意义重大的知识遗产。

现有证据指出,机械论解释,不论包含在牛顿物理学中的和不太合适地包含在斯宾塞的社会学中的,只能应用于有限的范围。在十九世纪中叶,物理学中虽然已发展了统计的解释,但直到海森堡阐明量子物理学的“不确定性原则”之后,偶然变量才成为物理学中的中心概念。物理学中推翻牛顿的机械宇宙概念,只不过是一个特殊学科在它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概念的根本转变的一个例子而已。同样地,各个学科所使用的概念千差万别。以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生物学的问题正日益愈甚,在社会科学中,系统分析已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阿克曼(1963)建议地理学家也应转而采用系统论框架来有条理地陈述问题。在提出的解释中,概念框架可能有各种不同类型,因此可以诘问,事先假定仅有一种概念来主宰各种科学究竟是否合理。机械论的、发生学的和系统论的解释是可供选择的概念框架的例子。

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概念框架。对某些学科,机械论解释似乎是合适的,对于其他的学科,更为复杂的随机形式看来更适合。因为很清楚,学

科内部正如学科之间一样有许多变异,那就不可能区别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已采用的概念。要求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历史学之间根据其重大的概念差异而产生方法论的区别是站不住脚的。

无论是根据技术或概念的发展,区分是不可能的,这个普遍结论并不包括否认将技术和概念从一个学科转移到另一学科的困难。化学的实验技术显然不可能转移到研究复杂机理的行为科学。当把所发展的关于物质的各种概念转移到关于人类行为时,情况就不那样清楚了。社会物理学的发展——特别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正是这种情况。这类概念和原则的转移虽能激励和激动人心,但也包藏着危险。它包括着以类推来进行论证,或是用类比的模型以助解释一臂之力。这一程序将在下文详细讨论 (第 11 章), 但提供的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且于所研究的现象各方面有明彻的理解,所用的模型也是适合的,那末方法看来就是恰当的。可以主张,运用物理学中粗放、而不着边际的类比于社会科学,或以进化论生物学应用于社会学(如斯宾塞的社会学),危害如此之深,以致用类比进行论证的各种方式都应当放弃。这种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假说的方法论差别,必须部分归咎于有地位的社会科学家(如马克斯·韦伯)想用类比来避开不合逻辑的论证。根据逻辑的基本差别来看,方法论的分离主义究竟有无确实的正当理由,还有待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