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 与我国机械工业
机械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我国机械工业起步晚、起点低,与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还比较弱,出口额仅占世界机械产品出口总额的1%左右,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是很不相称的。由于国家重视和友持,近年来, 我国机械工业有了迅速发展,但是,这种高速发展的势头是建立在国家补贴和进口限制的基础上的。一旦加入 WTO 以后,我国机械工业将要直接面对大量进口产品的竞争,这难免要对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就加入 WTO 对我国机械工业的积极意义而言,它将会推进机械工业深化改革的进程,加速新旧体制的转换,并加快机械工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入 WTO 要求我国计划体制也作出相应的改革,反映在机械工业方面就是减少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简化项目规划审批程序,让企业直接去适应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现实,自觉尽快按照国际的标准体系、市场需求,价格标准和营销惯例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推动技术进步。逐步建立起能够适应国内外统一大市场变化的、反应灵敏的内部运行机制。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可以使我国机械产品在真正平等的基础上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外国产品展开竞争,从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且,加入 WTO 以后, 我国可以根据 WTO 的有关规定,确立起我国对机械工业的保护,并可以要求其他缔约方取消对我国实施的不合理的反倾销、反补贴制裁,消除这些歧视性做法。加入 WTO 也使我国机械工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交换和分工,进一步密切与各国的贸易关系,在国际贸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以近期来看,加入 WTO 对我国机械工业带来的更多是挑战和冲击。从目前现状看,我国机械工业正在兴起的高、新技术产品几乎都不具备与国外同类先进产品抗衡的能力。由于起步晚、起点低,我国机械工业在深加工、精加工、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机械产品方面,如空调器、机械模具、小轿车、工程起重机械、数控机床、自动化精密加工机械以及各种仪表等产品领域, 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展开充分的竞争。而且,我国机械工业结构比例也不尽合理,有些产品项目盲目重复上马,造成供大于求或者有供无需的困难局面,有些项目的生产又过于分散,经济规模效益根本无从谈起。在价格和质量上,除农机产品之外,国内其他机械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而质量却普遍不如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这些机械行业之所以能够生存,全在于国家的高保护政策。这种政策在保护了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保护了落后,妨碍了竞争,造成了一些企业的依赖心理。虽然有保护政策,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长年亏损或处于亏损的边缘,一旦“保护伞”撤掉,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以轿车为例,国内一辆桑塔纳售价近 20 万元,而一辆日产兰鸟轿车到岸价格
才仅 6 万多元,而且在质量和功能上远胜于国产车,这仲价格与质量上的巨大差距使我国产品根本无法与国外产品展开竞争,一旦关税削减、限制撤销、外国先进设备的购买自由度增加,便会大大刺激国内的进口欲望,这必然迫使机械工业提高自身素质,生产高质量多功能、性能优的产品的同时,对国内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必须及时为我国机械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找出合适的对策。
我们认为,机械工业迎接加入 WTO 的挑战必须确立一个正确的发展战
略,根据该战略对自身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并需要做好一些相关方面的工作。
-
要调整我国机械工业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发展战略,确立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以打出去对付挤进来。我国机械工业由于发展方向的导引,长期把目光集中在国内市场,导致我国机械工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必须尽快调整机械工业的发展战略,把目光放到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上,以外促内,从而拓宽我国机械工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逐步使其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
加快机械工业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速度,主动出击,促使机械工业在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过程中尽早形成外向型的发展格局。要把能够提高机械工业总体制造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资金短缺的行业优先对外开放,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尽快完成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改造工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刺激国内机械工业走出国门、扩大出口,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如赋予企业更多的外贸经营权,实行更多的出口优惠政策,并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扶持,使之逐步发展壮大为集工、贸、商、财于一体的跨国企业,从而提高我国机械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
-
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切实调整机械工业结构,改组改造机械工业,
提高其竞争能力。为此,要开阔视野,在积极开拓新的发展领域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进一步扩大资金投入,推进科研与生产的一体化,以提高快产生效益。调整和改造的着眼点应集中在上水平、上档次、上规模、增强竞争能力上。现阶段,应该着重发展数控机床、汽车生产工艺关键装备、精密加工机械。高精度仪表等基础机械、基础零部件和重大技术成套设备的生产,促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尽快搞出“拳头”产品并打入市场,以避免因加入 WTO 而使高新技术机械产品的发展受到损失。
-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联合改组。要大力发展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以名优特新产品为龙头、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以资源优化配置力目标,发展联合和兼并,促进企业资产的合理流动,加速企业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既无比较优势又无长远价值的行业和企业,甩掉包袱,促进产业重组、企业重组目标的实现,为机械工业适应加入
WTO 形势做好准备, 以减少冲击和震动的程度。
-
加速机械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政企分开。如何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问题。为此,必须对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政企分开,两权分离,减少国家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避免造成企业对国家的过度依赖,使其朝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方向过渡,从而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使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科学的决策,同时,要打破各地区、各部门的保护主义,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联合,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
按照各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高低与市场潜力,根据 WTO
的有关规定,制定幼稚产业保护政策,提供适度的保护,并适当引进竞争机制,以促进幼稚产业的尽快成长,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尽量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