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WTO 与我国轻工业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市场繁荣、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为国家积累更多的建设资金。经过建国后 40 多年的发展, 我国轻工业目前已经成为门类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拥有明显行业优势的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注意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在抓紧科研攻关的同时,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并加强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使我国轻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在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用型原辅材料,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日益成为国际轻工业产品市场上一支引人注目的新生力量。80 年代,我国轻工产品出口创汇能力由 38.37 亿美元上升到 91.21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 10%,1990 年创汇款达 120 多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 31.4%,一跃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第一大产业。轻工产品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主要有工艺美术品,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食品、饮料, 五金制品等,合计占轻工产品出口的 60%以上,是我国轻工业的“拳头”产品。
但是,我国轻工业也存在不少的问题,轻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国内轻工业技术装备除了一些新兴行业外,总体技术水平较低, 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内部科研新产品能力较差,技术贮备不高, 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较低,导致轻工产品质量差,品种少,档次低; 轻工业原材料基础薄弱,每年需大量进口原材料,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严重影响我国轻工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企业结构不合理, “小而全”、“大而全”、“诸侯经济”现象严重,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 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一旦加入 WTO,我国轻工业无疑将受到巨大冲击,总的趋势是:资金投入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受冲击度高于劳动含量高的产品; 处于萌芽阶段的新技术、新行业、新产品受冲击度高于传统行业和产品;重复建设、盲目发展严重的行业和产品受冲击度高于布局较合理、发展较均衡的产品。
加入 WTO 后,轻工产品进口增加对各部门的影响会因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
在造纸和纸浆行业,我国纸及纸板的年产量在 1300
万吨以上,由于国内木材资源短缺,使用木浆比例不到 10%,致使我国纸及纸板的档次较低, 质量也不易提高,影响造纸工业的发展和纸产品出口。我国每年需进口木浆60~70 万吨,占木浆总需求量的 90%以上。但目前我国对进口木浆有许可证限制。今后,造纸工业主要是向高档次发展,木浆消耗将大幅度增加。加入WTO 以后,若放松进口木浆限制,对造纸工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可以促进产品档次和质量的提高,扩大纸产品的出口,也可有效地保护我国有限的木材资源。
-
制糖行业方面。由于 80 年代以来,我国制糖工业发展较快,每年增
加 100 多万吨,进入 90 年代,已出现了产大于销、积压严重的情况。与此同
时,国际食糖生产快速增长,消费却增长缓慢。目前世界库存糖高达 2000 多万吨,糖价已跌到每吨 260~290 美元,比我国食糖的生产成本还低。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限制糖类进口的措施,并对国产糖给予高糖价及补贴。如果我国不采取措施限制糖类进口,势必对国产糖的生产造成冲击,并
会严重挫伤农民种植制糖原料的积极性。 3.碳酸饮料行业方面。目前我国饮料总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 1.5%,
人均消费量 3 公斤,仅为美国的 1/58,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10,饮料行业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目前,国内饮料行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是天然果汁饮料、矿泉水等,并且出口成果喜人。但是,由于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家饮料公司陆续进入我国,并在上海和广州独资兴建了浓缩液厂,每年可提供近 100 万吨饮料浓缩液。从其发展趋势看,如果不加以控制,国产饮料将难以与之匹敌。所以加入 WTO 以后,我国有必要对国外饮料加以适当限制进口,以促进我国饮料行业的成长和发展。
- 自行车行业。我国现共有自行车企业 880 多家,其中整车厂约 100
多家,年产量超过 4000 万辆,主要技术工艺水平已达到 80 年代中期的国际水平,自行车品种齐全,色彩繁多,出口已从 1986 年的 49.5 万辆上升到1991 年的 729.3 万辆。但某些国家已开始对我国进行倾销指控。加入 WTO 以后,对我国扩大自行车出口有利;同时进口自行车也将有所增加,但由于发达国家自行车制造成本较高,国内购买能力有限,所以即使放开,国外自行车也不会对国内自行车市场造成大的冲击,反而可以促进国产自行车技术和质量的提高。
-
钟表工业方面,我国现有定点手表厂 38 家,时钟厂 58
家,钟表产量居世界第四位,已具备相当实力,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表现为石英化率低,不到 30%;产品档次多为中低档,质量较低,外观上款式花色较少,变化慢,高级感差,技术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还比较低。目前国外来料装配在国内留销的钟表对国内市场冲击很严重,分别占国内市场的 40%和20%,并有扩大的趋势。加入 WTO 以后,如果不对进口和组装留销手表加以限制,国内钟表业将受到严重冲击。
-
洗衣机行业方面。我国已形成 1500
万台以上的生产能力,初步形成了开发、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体系。由于质量和外观与日本产品接近,价格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加入 wTO 后可以放开对进口洗衣机的控制,以促进国内市场竞争,提高国产洗衣机竞争力,扩大出口。
-
电冰箱行业方面。我国电冰箱生产能力 1500 万台,实际年产量 500
万台左右,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1/10,已形成了生产、管理、售后服务体系, 但问题在于,国内电冰箱行业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多是国外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的水平,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较差,产品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国产压缩机供不应求,但质量较低;产品没有价格竞争力。复关后,有必要对国内电冰箱加以适当保护,以促进其上水平、上档次。
-
空调器行业方面。空调器是我国 80 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工
业,到 90 年代已初步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 1990 年为 24 万台, 1991
年为 59 万台。但国产空调器在生产规模、产品生产成本、质量、价格等方面都无法与进口产品相比,有必要作为幼稚工业按照 WTO 的有关规定加以保护和扶持。
- 彩色胶卷行业方面,目前我国彩色胶卷的生产能力已达 1.6 亿卷,
国内市场需求量 6000 万~7000 万卷,已经供大于求。但问题在于,由于国产胶卷的主要原料几乎全部需要进口,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且由于技术工艺水平低,致使国产彩卷无法在质量和价格上与进口产品展开竞争。 1990
年,通过海关进口彩卷 1300 万卷,非正常渠道进口 3000 万卷,总计占全国总销量的 60~70%,使国内生产能力严重放空。加入 WTO 后,有必要对进口彩卷继续进行必要的限制,并积极扶持国产彩卷行业上水平、上档次,通过内部挖潜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总之,加入 WTO 对我国轻工业的影响将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在对一些产品造成冲击的同时,也为一些产品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场和发展机遇,可谓利弊共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抓往机遇,促进我国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认为,现阶段甚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轻工业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要转变观念,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企业放权,使企业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定价权、生产要素支配权、劳动工资决定权和人事权,使企业按照市场规则的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轻工企业通过竞争兼井或联合其他企业形成大型的、多层次的轻工业集团,以改变目前轻工业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我国轻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企业集团组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组成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名优产品的优势; 可以以资产为联系纽带,通过兼并或控股等方式,组建专业化的集团企业, 按行业合理布局、内外分工协作、关系明确、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规模合理化等原则,以原料基地为基础,以重点产区为依托,实行专业化大生产;也可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以实现工贸结合、银企结合、生产科研结合,集各方人力、财力、物力、智力优势为一体,形成多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发展多样化、多功能的生产经营体系。轻工企业必须以占领国际统一大市场为目标,按照国际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开发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国际化产品,以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
以科学技术进步为行先导,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要技术开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消化吸收新技术与推广创新相结合,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与改造老企业、更新老产品相结合,把增加产品品种、花色、档次,开发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放在重要位置,加速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开发与生产工作。
-
按照国际标准制定我国的轻工业经济法律体系,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正常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同时,要利用
WTO“例外”条款,制定我国轻工业市场逐步开放计划,在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的同时,给予可能遭受进口产品严重冲击的行业和产品以必要的保护,以促进我国轻工业的尽快发展。另外,要增强反倾销与反补贴意识,建立和完善经济情报的收集与反馈系统, 加强我国轻工企业的应变能力,同时做好针对他国对我国进行倾销或补贴指控的应诉与反诉工作,以保护我国轻工业的应得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