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WTO 与我国石油工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石油及石化工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日益巩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国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克服重重困难,原油年产量由 1955 年以前的几十万吨达到了 1993 年的 1.39

亿多吨,天然气开采也从无到有, 1993 年年产气量达到 155 亿立方米,总

产值 966 亿元,而到 2000 年,我国石油天然气陆上产量总重量可望达到之亿吨,我国石油工业海上物探技术、油田稳定技术和钻井技术在国际上都已处于领先地位。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入 WTO 以后,我国石油工业将如鱼得水,可望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近年来,由于资源、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也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石油供给越来越难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当前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石油工业如何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间题。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石油供需缺口加大。我国 80

    年代石油消费量的年增长速度为2.75%,石油消费弹性系数为 0.308,要求原油生产每年以 7%~8%的速度递增才能满足需要。进入90 年代,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加快,1991 年为7.8%, 1992年为 10.8%,1993 年约为 15%~17%,这要求我国石油产量每年必须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才能满足需要。而按国民经济每年以 9%~10%的增长率发展计算,到 2000 年我国石油需求量大致在 1.94 亿到2.8 亿吨之间。而根据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规划显示, 2000 年全国原油产量为 1.75 亿吨,供需差额在 0.2~1.2 亿吨以上。而到 21 世纪,如果按 7%的经济增长速度测算, 到 2010 年全国石油需求量将超过 3.5~4 亿吨,供需差额如此之大,使石油工业成为我国需要必须认真对待的头等大事。

  1.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丰富,但由于地质情况复杂,加之已开采油田的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原袖产量的增加幅度逐年递减,原油生产成本上升,综合经济效益下降。

    1989 年仅比 1988 年增产原油 60 万吨, 1991 年、 1992

年年均增产原油 190 万吨,按这样的速度, 2000 年我国原油产量只能达到

1.57 亿吨,加强地质勘探和油田开发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另外,由于石泊开采费用逐年增加,原油生产成本也迅速增加,1980 年我国原油生产成本为

43.56 元/吨,到 1990 年已达 177.6 元/吨,而与此同时,石油价格偏低, 导致石油工业 1988 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 13 亿元, 1989 年达 70 多亿元。

  1. 资金不足。今后几十年,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将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和海上发展,投资将大幅度增加。按

    1990 年价格计算,每新增 1 亿吨石

油探明地质储量平均需要资金 14.54 亿元,每年新增 200 万吨原油规划目标,

则整个 90 年代需投入资金总额将达 2700 亿元,其中“八五”期间每年需 220

亿元,而国家可用于石油工业的资金平均每年只有 110 亿元,仅能满足需要的一半。但石油工业的发展必须以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为基础,一个新油田从勘探、开发到稳定产量,一般需要 8~10 年的时间,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保证石油资源的开发,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就有可能摆脱不了后备资源不足的困难。

或许可以说,加入 WTO 为我国彻底打破现有的僵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促进石抽工业长足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但由于我国石油工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工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入 WTO 后西方石油公司的大量涌入,对我国石油工业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我国在今后一个阶段应着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深化石油工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走“两新两高”的路子,实行新体制、新技术、高水平、高效益,以加强石油企业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活力。要建立新体制,首先要打破垄断,打破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一家独揽我国石油工业的局面,并建立竞争机制。要允许其他行业特别是与油气勘探开发和加工利用有关的行业参与投资或共同联合开发。现有三大石油总公司即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应该合并或撤销,并允许石油企业之间实行竞争,有条件的可以跨地区、跨行业组成大的石油勘探开发企业集团,以避免继续造成利润分配不合理、项目重复建设和人为的资金、资源浪费。也即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的有力扶持,优化石油工业组织结构,达到资金、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并积极引导石油工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要加强新技术,实现高水平、高效益,首先要加强石油工业的科研工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要积极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扩大对外开放领域,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更广泛地同发达国家石油公司开展合作,通过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石油勘探开发的投资比例。同时。改革油气价格体制,变国家计划定价为市场定价,并逐步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营活力和自筹资金的能力,真正让石油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对不合理的油气价格体系进行改革的结果,不仅是油气价格的提高和石油企业获利增加,而且可以有效地起到抑制石油需求,达到促使石油消费者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目的,以避免对石油资源的浪费,促进石油工业的良性发展。

  2. 尽力稳往东部地区石油产量,迅速增加西部地区产量和探明储量。今后

    10~20 年我国东部和中南部地区仍然是石油生产的主力,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90%以上,因此继续稳定东部地区和中南部地区石油产量;对实现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从长远看,必须扩大勘探开发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塔里木、吐一哈和准噶尔三大油气区。根据石油地质勘探的最新成果,塔里木地区的石油资源远景储量为 200 亿吨以上,吐一哈地区有几十亿吨,准噶尔地区也有 100 多亿吨,占全国石油远景储量的 50%以上。为保证我国石油工业的稳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把新疆石油勘探开发工作搞上去。这是实现我国 2000 年石油工业发民规划的关键。为此,要适当增加勘探开发的资金投入,国家应设法增加对石油企业的优惠开发性贷款,并设法争取国外资金的投入和世界银行的优惠贷款,以满足开发西部的资金需求。

  3. 坚持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的方针,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了不景气,各石油生产国纷纷采取了限产限价措施。可以预测,如果没有突发性的事件及其他自然事故,世界石油价格将不会大幅度上涨。我国由于国内原油供求缺口拉大,

    很多大型炼油厂因原油供应不足而处于半停产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可以抓住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积极进口原油在国内加工,以缓和国内的供求矛盾。同时,本看“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原则, 推动我国石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外石油的勘探开发,以降低进

口石油的成本。加入 WTO 以后,我国石油工业产品的出口市场也相应扩大, 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提高我国石油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以扩大我国石油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另外,随着我国经济对国际石油市场依存度的增加,我国必须建立和完善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以增强我国经济对世界石油市场出现大波动时的应变及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