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 与我国国民经济

在开放型经济中,国际收支的变化将对一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一国国际收支的盈亏将直接决定一国的外汇储备情况,并进而影响一国的对外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如果一国的外汇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持续下降,则该国的进口能力将随之下降,即使该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其筹借外债弥补本国资金不足的能力仍将出现恶化倾向,这样又势必导致一国发展后劲不足,又会进而影响到出口能力的提高,使一国国民经济呈现一种恶性循环的倾向。但如果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外汇储备情况正常或有所增加,则该国的外汇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将得到维持或提高,筹借外债的能力也相应提高,进口能力也会迅速增强,将会使一国国民经济走上一种良性循环的轨道,由于加入 WTO 会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造成很大影响,因此, 也将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80 年代至今,是我国进行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也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过渡的时期,这一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很快,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由于我国新技术及机器设备、某些能源和原材料以及某些消费品的供给严重不足,使得我国进口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出口的增长,并进而导致我国在 80 年代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恶化,外汇储备水平下降,偿债能力下降,举债能力也随之恶化。在当时,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对进口实行严格的管理如设置高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是一条必须选择的途径。进口壁垒的构筑无疑对我国平衡国际收支,稳定国民经济均衡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加入 WTO 以后,我国将在较大程度上削减进口壁垒,这将对国际收支平衡带来很大影响,并将会由此影响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如前所述,我国 90 年代的进口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从 1994 年到 2000 年,我国进

口总额将要达 10000 亿美元。与新技术、设备、能源、原材料以及大量消费品进口的迅速增加相比,我国现有出口产品结构增长的潜力明显不足,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严格限制,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不断发生甚至升级,因此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在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国家有必要对进口的过度增长加以控制,使之与我国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因此,我国对加入 WTO 的承诺必须是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且只能是逐步实施,不可以一步到位。这就是说,我国加入 WTO 后,虽然要大规模削减关税和其他保护性措施,但这种削减必须以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对进口的控制措施仍然会在相当一个时期存在下去,只是要逐步放宽,尽可能地把加入 WTO 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加入 WTO 不仅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风险,也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如广阔的世界市场、较好的平等的贸易环境、普遍的多边基础上的最惠国待遇、普惠制、享受参与制定贸易规则的权利、保护幼稚工业的权利、获得最新经贸信息的权利以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权利。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并充分利用,以世界为市场,树立统一大市场的观念,努力在提高质量、档次、效率和及时发现、维持和创造比较优势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上下功夫。我国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速度一定会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更迅速而更广泛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

总之,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越来越呈现开放型的显著特征,对国际贸易也必然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从总体上讲,加入 WTO 正适合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强势的经济必然需要有强势的外贸。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开放国内市场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统一大市场把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推向更高阶段,将是我国政府和经济界的历史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