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WTO 与我国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包括制药工业和医疗器械工业两大部分。现阶段,医药工业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逐渐发展成为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的全球性产业,其国际市场容量和国际贸易额的年递增幅度都高于其他工业。特别是制药工业,由于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往往生产能力一旦形成就超出一国或几国的实际需要,必须走向国际市场才能找到出路。可以说,各国医药工业既相互补充、相互合作又相互激烈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已成为医药工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医药工业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也因此成为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体制调整的商品项目之一,医药工业产品贸易自由化成为关贸总协定所致力实现的目标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保护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税率和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有效地限制了国外医药产品的进口,促进了我国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生产医药产品的厂家到 1990 年为止已有 3300 多家,在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产品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或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我国医药工业整体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既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又和我国先进的医疗技术不相适应。 1990 年,我国职工人数在 3000

人以上的大型医药企业只有 15 家,1991 年,这 15 家大医药企业的总生产值

为 40.5 亿元,而世界最大的医药厂英国的格拉克索公司的年销售额就达 380 多亿元(按当时汇率计算);日本最大的医药品企业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年销售额也达 150 亿元左右(按当时汇率计算),我国的医药品大企业可以说是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而且,在我国的医药工业中,欧美发达国家投资兴建的医药企业占有优势地位,并且成绩斐然。鉴于我国医药工业竞争力相对较弱, 如果下将之作为幼稚产业加以必要的保护,复关后我国医药工业必然会受到严重冲击。由于届时进口数量增加最多的很可能是大型精密医疗器械、高档医疗装备以及半合成抗菌素和专利期内新药,我国相关企业的发展很可能将因此受到阻碍甚至垮掉;而常规医疗器械和一般化学原料药品,由于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在质量、性能上差距不大,这类医药行业受进口的影响将会不大,不过那些质量较差、规模大小的企业则可能遭到淘汰。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国以仿制为主的医药企业将因此而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不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或其生产不获专利权人的允许,这类医药企业将因而走向没落。

针对加入 WTO 所带来的严峻形势,我国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以推动我国医疗工业的尽快发展。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应该力争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加快医药立法,完善医药工业法规体系。由于以医疗保健为功能的医药产品在使用时会直接关系到生命安全和人身健康,因此,世界各国一般都建有严格的医药法规体系,以确保医药产品的安全有效和可靠的质量。医药法规不仅要规定医药产品的质量认证标准和市场准入资格,还要规定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的资格认定标准,并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而在国际贸易中,这种规定也可起到的合理的技术壁垒作用,能够有效地限制部分医药产品的进口。所以,我国目前应该抓紧《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工作,加紧制定《医药企业法》和《医疗器械管理法》,并强力推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贯彻 ISO9000 系列标准。一方面,不符合该规

范规定或标准要求的国外产品将难以进入我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我国医药生产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打入国际市场。目前,我国已有几十家医药企业实现了规范化改造,并得到了美国有关机构的认可,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建立合理的贸易技术壁垒的同时,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要严格实施专利法,防止伪造产品进入市场,这是今后顺利引进外国技术的关键。另外,要充分利用 WTO 给予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幼稚工业方面的优惠权利和例外,对某些关键性医药产品给予必要的保护,为企业赢得进一步发展壮大的时间。

  1. 加快医疗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尽快把医疗企业推向市场。要加快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现政企分开。应该设法将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从国家医药管理局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使之转变为民间企业,或者将之取消,转而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有实力的医药企业通过兼并或联合其他医药企业,形成医药企业集团,通过市场机制使医药工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推动医药企业积极发挥集团优势,通过内部挖潜和引进技术提高竟争实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开展跨国经营。要加快药品的价格体制改革,全面放开药品定价权,允许企业把科研开发费用列为企业正常开支,使不同所有制、不同类型的医药企业在同一价格政策下进行公平竞争,增强企业自筹资金扩大投入以寻求自我发展的能力。政府则要实现职能的转变,加强宏观的经济和政策寻向,加强对企业的市场信息指导,促使企业在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市场变化情况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参与医药市场的竞争;鼓励和扶持国内医药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对其急需的关键性技术和设备的进口给予优惠和照顾,以推动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同时,政府可通过《反暴利法》对医药市场价格进行干预。

  2. 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投资环境,积极扩大外资利用规模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我国有

    12 亿多人口, 20 多万个医疗卫生机构,无论是药品消费还是医疗器械的购置,都具有层次多样而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国外医药厂商的吸引力很大,而且现阶段在我国投产的三资医药企业普遍获利甚丰。只要我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加强对外国厂商合法权益的保护,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必然会不断涌入,这必然会带动我国医药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国医药企业也应发挥比较优势,走出国门,通过与外国厂商的合作与竞争,争取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上有大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