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为我拿回了一张报纸⋯⋯

江苏省丹阳师范学校 汤金洪

我儿子今年上初三,成绩一贯较好。前不久,经学校反复筛选,他参加了省初中生数学竞赛。他满怀信心准备拿名次,结果名落孙山。他非常懊恼且后悔地对我说:“爸爸,早知这个结果,我就不参加竞赛了。多丢人!” 数日后,学校又选中了我儿子参加省物理竞赛,他说什么也不肯参加。凭着教师的敏感和经验,我深深感到,孩子还没有从数学竞赛失利的挫折中解脱出来,必须及时帮助他进行心理调适。

有一天晚饭后,趁孩子高兴,我便与他聊了起来,并列举了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例子,如屈原放逐赋《离骚》,左丘明作《国语》,孙子膑脚著兵法,司马迁受腐刑写《史记》等等,想以此启发孩子从这些历史名人身上吸取精神力量,摆脱挫折阴影,鼓励他“逆境成才”。不料,孩子却淡淡一笑, 漫不经心地说:“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显然孩子没有受到心灵的震憾。我马上意识到我选择的榜样例证,也许由于时空限制,他们的事迹离孩子的生活太远了,榜样的可接近性差,也不符合孩子的知识经验。怎么办?我思索再三,还是决定要选择恰当的榜样来引导他,帮助孩子扬起信心的风帆。

1996 年 11 月 3 日,《文汇报》第一版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拄着拐杖迈向世界科技前沿——记我国首位身患残疾自学成才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吴耀军》。我眼睛一亮,高兴极了!儿子有看报的习惯,我不妨将报纸带回家,让他自己去看。我有意将报纸放在客厅的桌子上。

儿子放学回家,放下书包,他果然拿起报纸,坐在沙发上认认真真地看

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突然惊讶地大声叫了起来:“爸爸,吴耀军还是我们丹阳人,他真了不起!”“吴耀军值不值得你学习?”我“靠船下篙”,顺势而问。孩子不说话了,只见他那稚嫩的脸蛋上涌起了一阵阵“红云”。

从这以后,我儿子暗暗地发愤了。他不仅参加了物理竞赛,以后的各种竞赛他都积极主动地报名参加,学习毅力也越来越强,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榜样教育”确是教育孩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导向作用和调控作用两方面。但是,要充分发挥榜样教育的功能,最关键的是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知识经验状况,选择好恰当的榜样。一句话,家长为孩子提供的榜样要可敬、可信和可亲。

榜样只有可敬,才具有权威性,才能激发孩子的敬仰之情,使孩子发现自己与榜样之间的差距,引导他们向往榜样,仿效榜样。

榜样只有可信,才具有真实性,才能使孩子感到自己是能够学习的,能够把榜样的言行当作自己的言行去努力实践。

榜样只有可亲,才具有感染力,才能促使孩子把榜样的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激励自己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