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成长(序)

在中国,怎样做父母始终是一个问题,而且一直并没有解决好。早在本世纪初,鲁迅就发出过这种感慨: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时值 20 世纪末,我们仍然面临同样的困窘。

家教在中国曾有悠久的历史。我们有儒家文化重视人格养成和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有流传至今的“孟母三迁”的教子故事。在五六十年代,家教似乎也不是个严重的问题——艰苦的物质生活和多子女的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然而,今天的孩子,却面临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全新的教育课题。

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人类历史上,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目前,在中国的 3.2 亿个家庭中,20.7%是独生子女家庭。总数达六七千万之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从一出生起就成为“问题儿童”,他们被称为“小太阳”或“小皇帝”。对他们的担心随着他们的成长而不断发展。“小皇帝”很快就被发现并不快乐,他们虽然有许多昂贵的玩具,却没有同龄的伙伴。进入学校之后, 他们虽然不躲避伙伴,但童年算是真正丧失了。这是一群被分数、考试压得抬不起头的孩子,而家长的期望却特别高——他们要将自己残缺的梦想全部交由孩子实现!此外,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已整体转换了。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物质丰富、大众流行文化、信息技术和电子媒体发达的时代, 迅速的社会变迁和转型期的矛盾困惑,无不反映在学校和家庭之中,并对成长中的一代产生复杂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自动具备老师的资格。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必定需要艰苦的学习。这不仅意味着学习有关的方式方法,首先是要树立与现代生活相合拍的正确的教育观。今天,也许特别需要发扬、继承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两种传统:古老的儒

家文化传统和晚近的五四文化的传统。从而恢复教育树人、育人的基本宗旨, 恢复教育的人文性和创造性活力。正如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提出的, 要培养儿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意味着要具备五个条件, 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能够合作、为人类服务。鲁迅则提出,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要培养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这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强的针对性。

贺雄飞先生主编的这本书,汇集了全国各地许多优秀的家长的教育经验。相信他们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能够对许多家长提供帮助和启迪,从而促进我们家庭教育的水平不断提高,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入新的世纪。

著名教育学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总策划

杨东平1997 年 8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