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为啥长得不和妈妈一样?”

河北省长芦大青河盐场学校 马建平

小学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结论,常常提出问题要求老师给予科学的解释。尽管有时所提的问题有点“怪”, 显得幼稚可笑,甚至夹杂着与某种理论为难的动机,但他们那种勇于思考和探索,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对待学生提出的“怪问题” 是鼓励、耐心解答和给予正确的引导,还是回避、厌烦和斥责呢?

一次,室内活动课,一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刚出生的小兔、小狗等长得都和妈妈一样,而小蝌蚪为啥长得不和妈妈一样呢?”这个问题我不能给予圆满回答,就对同学们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太清楚,还是请这方面的内行自然老师为咱们同学讲一讲,好吗?”同学们欣然答应。下次上课,自然老师为同学们解释了这个问题,最后对善于观察,肯于动脑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和鼓励,不少同学也得到了启发。从此,班内爱提问题的同学多了。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设置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问题,提出前人未曾思考和不敢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有所前进。

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怪问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提出“怪问题”的学生。

一般说来,喜欢提出“怪问题”的学生,大都爱动脑筋,敢想敢说,思维敏捷,当他们提出“怪问题”要求给予解答时,教师要热情表扬和鼓励, 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切忌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当头浇一瓢凉水。

二、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怪问题”。

教师对每个“怪问题”都做出科学的回答是不现实的。对自己能够解答的问题,尽量予以科学的解释;自己把握不准的问题,可以查阅资料,向内行请教,待自己弄清楚后再解答,也可转给相关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经思考仍把握不准的问题,那就坦率地告诉学生,鼓励他们向家长、邻居等一切内行的人请教。

三、正确引导提出“怪问题”的学生。

学生提出的“怪问题”往往是反映他们思想认识的一面特殊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窥见在通常情况下不易发现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对“怪问题”的分析、解答,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还有一些“怪问题”可能包含着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成为某些发明创造的起点,具有研究的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甚至还可以发动其他同学一道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