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与教学艺术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南小街第二十小学王金平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人们所熟悉的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纽约的一所中学里,在各班随意选出10 多位学生的名单,私下赞扬了他们一番,指出他们各自的优点,并宣称他们都是最有前途的学生。随后把这些学生名单交给该校的教师。其实,这份名单是随意拟定的,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正是这份特殊的名单,使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对这部分学生成功的希望。在教师的关怀和鼓励下,他们刻苦求学,锐意进取。9 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在期末统考中,这些随意抽出来受到赞扬的学生,包括以前学习成绩是中下等的学生,学习成绩全部是优秀。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其实,罗森塔尔效应在我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例子举不胜举。

一天,儿子放学回来,进门就问:“妈妈,什么是创造性呀?今天数学课发单元卷,最后一题是加分题,加 10 分,别人都不会,只有我一个人做对了。老师表扬了我,说我做的题具有创造性。”

“你考了多少分?”我问。

儿子满怀喜悦地回答:“66 分”。“不算加分题,你才考 56 分呀,还创造什么呢,瞎猫碰到死耗子,蒙对啦。”我淡淡地说。

这下儿子可急了,红着脸嚷起来:“不是蒙对的,老师都说我做得题具有创造性。”

从此,儿子天天让我给他找题做,越是难题,他越是非要做出来不可。“创造性”究竟是什么?他才上四年级,说也说不清楚。只是莫名其妙

地感到创造性是那么神秘,那么伟大。自从任课老师为了一道偶然做对的题表扬了他这么一句之后,这句话竟变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鼓舞着他去努力学习。他似乎想创造出什么来,似乎能创造出什么来。仅仅半个学期的努力,

期末考试他从一个差等生变成了第四名,从此成了数学尖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十分感激地和这位教师谈起了她的教学艺术。她哈哈大笑说:“我已经记不得了。”而这件小事在儿子心中却是永生难忘的。一次学校开大会,一位初二的学生强强没有带小板凳,教师让他回家去

拿。由于车棚的门上锁了,无奈,他只好偷偷地回到教室学习去了。因为强强没有参加大会,校长在大会上批评了他们班。这下可气坏了班主任,班主任当下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责令他回家去写检查,并要求他当众检讨。很少受批评的他可受不了啦,晚上,流着眼泪写完了检查,第二天他战战兢兢地把检查交给了老师,提心吊胆地上了一天课。傍晚放学时,大家都走了, 教师把强强留下,让他把检查写在后面黑板上。他本已受伤的自尊心又遭到猛烈的打击。“明天同学们将会怎样看待我呢?老师们将会怎样对待我呢?” 晚上,他悲痛万分,泪流满面,用自动笔反复地、机械地重复地写着“检查” 二字。“咔嚓”一声自动笔芯断了。一下、两下⋯⋯两盒铅芯全断得一截一截的。他此时的心情是什么呢?是悲痛、悔恨?还是不满、抵触?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他不准备再去上学了。

在家长的劝说、逼迫下,无奈的他只好硬着头皮走进了教室,等待着当众检讨⋯⋯

“妈妈,我期中考试第三名,六科总分 548 分。”强强一进门就笑着说。“你当众检讨了吗?”妈妈不安地问。 “我硬着头皮走进教室,一看大家围着后面的黑板谈论着,我怕极了,

后来才知道黑板上公布的是期中考试各科的成绩和名次表。”强强说。 “昨晚上不是你把检查写在后面黑板上了吗?”妈妈追问道。 “是呀,大概是我写完走了,老师又擦了,公布了成绩和名次。那可是

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字呀,她得写到多晚呀!”强强说。 “那什么时候再向大家检讨呢?”妈妈又不安起来。 “不,我已经当众作了检讨,只不过是大家没看到罢了。”

多么好的班主任老师呀,她严格要求学生,严得是那么有理,严得是那么有度,严得是那么有情。

由此,我联想到无论是罗森塔尔保密名单上的后进生也好,还是在教育艺术下受到表扬或批评的学生也好,其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其一:成功来自于信任。心理学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能增加人的自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这种信任,教师的信任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其不断取得进步。

其二:成功来自于赞扬。最能鼓舞同学们自信心的莫过于成功。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可能成功的机会,尽可能地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微小的进步,点滴的成绩都应给予表扬。这样来促使他们乐观向上,充分调动起内在的潜力,进一步去追求新的成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其三:成功来自于师爱。没有爱,教育者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需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需要。“心灵的创伤只能用心灵来温暖”。对于后进生,教育者只能用自己火热的心去温暖他们的心,在他们的心灵上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给他们带来欢乐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