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八中学 周福林

春节前,偶然到姓王的同事家,碰见这位年轻的同事正逼迫 4 岁的儿子打她的嘴巴,孩子不肯伸手,哭得一脸泪水。

我奇怪地问:“怎么教孩子打自己的母亲呢?”同事告诉我:“儿子太懦弱,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打他,从来不敢还手,总受欺负。要是连妈妈都敢打了,还能怕别人吗?真羡慕你儿子,才 23 岁就读博士,我儿子将来要当一

个强者,也要读硕士、读博士。”

我看着她房间角落堆着的《父母必读》、《幼儿教育》,口中重复着“强者,强者⋯⋯”心里罩上了一层云。

是的,我的儿子小军去年考上了北大外语系博士生,可儿子小时候,我却命令他不许做“强者”,两岁起,给他规定的纪律中就有不许说脏话,不许打人,不许占小便宜⋯⋯每违犯一样罚打手心两棍,大人违犯加倍处罚。

记得一次给孩子讲《搜孤救孤》的故事,提到屠岸贾时不慎说了“混蛋” 一词,受到我母亲的指责,我当即用柳条棍打了八下自己的手心。

我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我的母亲把子女当做她生命的全部,白天在生产队劳动,晚上操持家务。有了第三代之后,更把她的所有慈爱都投到了孙子身上,但她对自己的孙子绝不溺爱,每当我管教孩子的时候,她总是一面心疼得流泪,一面对我加以支持,小军后来回忆说:小时候听话,不是怕挨打, 而是不愿意奶奶难过。

我的书架上有一个古诗词手抄本。由于我喜欢古诗歌,1965 年上初三时,班主任还专门开了一次主题班会,对我的思想进行挖根批判,但这一风波并没能阻止我的爱好。到儿子两岁时,我的手抄本上已经积累了七百多首古诗词,其中也记录了许多风险辛酸。这时,我母亲已经把手抄本的故事讲给她的孙子听了。

为了从小培养兴趣,我和母亲常在孩子身边朗读古诗,时间久了,年近60 岁的母亲竟也能背诵起“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来,两岁多的小军被奶奶的行为激发起极大的欲望,主动跟着大人学背古诗。随着记忆量的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也在提高,例如 4 岁时对《所见》诗的口头翻译作业, 当时我记录如下:“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在草地里唱着歌,歌声传出树林, 他忽然不唱了,听到了蝉的叫声,他仔细听着,想把蝉抓住。”

1979 年国庆节放假,我在院子里挖菜窖,小军和一个小伙伴在旁边用小

锹帮我铲土。我一边干活一边让他俩比赛背诗,当我给他们讲了骆宾王 7 岁作《咏鹅》诗的故事之后,他们俩也跑到一边“作诗”去了。那天,他们各自写成了一首“诗”,小军作的是《鸡鸣》:梦里听鸡鸣,叫我快用功,急忙穿衣起,东方一片红。当时,儿子 6 岁零 7 个月,正上小学二年级。

小军在小学的一篇作文里曾写道:“我刚记事的时候,爸爸就告诉我, 父母的话可能有不对的地方,不对的就不要听,奶奶的话没有不对的,句句都要听。”我的母亲慈祥善良,勤劳正直,虽然只读过一年书,对教育后代却很有方法。小军快两岁时,我教他写阿拉伯数字,已经学会几个,只有“2”, 总是把上半部分写成横折,我着急了,想手把手教他描,被我母亲制止了。她抚摸着小军的头说:“我孙子是有志气的男子汉,一定能自己学会。”那天半夜,小军忽然喊道:“奶奶,我会了,我会了!”全家人都被喊醒了, 儿子从枕头下拿出本子和铅笔,果然正确地写出了“2”字。他告诉大家,做梦时想到先写“3”字的一半再写一横,就是“2”字,一高兴就自己喊醒了。

人们都知道,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家庭则是儿童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我们看到,未满一个月的婴儿就会对各个感觉器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这可以说是最初的注意。”(刘范《发展心理学》),所以,从婴儿一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观察、学习父母等亲人的一言一行了。换言之,亲人的一言一行,从这时起就对孩子开始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了。而“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快速期之前,往往是接

受有关教育的最佳时期。”(刘范《发展心理学》第 70 页)

1961 年,因为饥饿,村里我的同学都退学了,当时,我家最为困难,但母亲无论如何不许我退学,千方百计供我继续读书,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 我才回家当了农民。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我考入了大学,第二年,我和我的儿子同时上学,他上小学,我上大学,多病的母亲脸上露出了少有的欢快。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怎样建设好家庭环境,使自己的孩子得到一个十分良好的客观物质世界,做父母的怎么能不去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