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糖葫芦的故事

江苏省睢宁高作中心园 吴余玲

一天,我们带着孩子正在街道上行走,忽然,孩子被街道上的一个糖葫芦吸引住了。爱人见状,伸手欲捡,却被我一把拉住。

“爽爽,你认为这个糖葫芦该怎样处理?”我试探地问道。

爽爽不加思索地回答:“幼儿园阿姨说过:地上有好多好用肉眼很难看到的小虫子(指细菌),食物掉在上面就很不卫生, 如果拣起来再吃,吃后就会生病的。应当把这个糖葫芦扔到垃圾箱里去。”说着便动起手来。

“你只是说对了一部分,再仔细想想还应该怎样呢?”岂料爱人不以为满足,又“马不停蹄”,穷追不舍。

爽爽托着小脑袋,苦思冥想不知所云,嘟哝着小嘴巴。

于是,我就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接口启发:“爽爽,还记得妈妈教你的那首‘除禾日当午⋯⋯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吗?”

“‘⋯⋯汗滴禾下土,谁智盘中餐⋯⋯’。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不能浪费每粒粮食,应该珍惜。”爽爽为自己回答正确而高兴地直拍小手。随后拿出卫生袋,装好捡起的那个不干净的糖葫芦,准备带回家放在鸡圈里。

围观的人们有的欣慰地笑了,我们也笑了。

区区小事,就这样,很巧妙地让孩子明白:讲究卫生,和体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真正内涵。

当然,“盯住”孩子的教育契机,既不是放野马,也不是随心所欲。首先,家长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思维要敏捷,教法要灵活,方式要多样。对孩子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心理状态、合作程度都要有个深刻的了解,才可

驾驭自如。其次,要注意空间问题。如果孩子不在父母身边,我们同样是忘不了给孩子一项任务:“在幼儿园里看看有没有好哭的、不听话的小大胆?” 同别的小朋友一起外出时,留心“农民叔叔是怎样在田里辛苦劳动的?”或者在讲故事时,我们就有意留下一个小尾巴,让孩子自己去想其中的结果将会怎样?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而且也开发了孩子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再次,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时, 我们就同孩子一起做“游戏小品”,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使孩子懂得什么是礼貌行为,什么是礼貌语言,而且还可以活跃一下家庭的气氛。最后, 又要抓住时间。又如,做饭时可让孩子帮助择择菜,即便是好坏不分,自己麻烦一点,孩子同样会从中很快地学到很多生活知识和劳动技巧。就是在孩子插不上手的时间里,也要注意启发、诱导教育。

实践证明,生硬灌输、空头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做家长的只要注意教育策略,抓住每一桩微不足道的小事,有的放矢地把人生的道理、优良的习惯、光荣的传统传播给他们,伺机而教,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