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降低一点对子女的期望值

安徽省凤阳师范学校 陈立武

思想教育之于人应是科学而艺术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但我们常听一

些家长诉说愁肠:“唉呀,我嘴皮都磨破了,他就是不听。”“就是呀,你说一句他顶十句。”“嗯,要么就是死不理你。”⋯⋯

有调查表明,愿意并乐于接受父母教育的孩子(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不足三分之一,80%以上的孩子希望父母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和信任,有的甚至希望家长对自己不管不问。这说明家庭教育和孩子的实际需要是相背离的,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比例还不小。

孩子入学成长,做父母的理应多操心,多做工作。可结果常是收效甚微, 甚至适得其反。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根据瑞士心理学派美学家布洛的心理距离学说理论,对艺术和现实审美活动的一个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原则是要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即在心理上和审美对象保持一种距离,不考虑审美对象和自己的实用、需要有什么利益关系,只进行审美欣赏。也就是说,人在接触和感知外界美的事物时,要采取一种超然和脱离开生活实用主义的态度。否则,眼中的审美对象就会变形扭曲,造成极大的误差。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时,要始终把握人的特征,不要把孩子仅仅作为自己的儿女,随意要求他们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不要把考分高低、是否升学看得太重,不要处处以自己的眼光、标准去衡量、挑剔他们。而要在心理上同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和谐而自然地诱导孩子,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潜移默化,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一个你很敬仰、佩服的人,由于来往频繁,相处过密,对方缺点和不足日渐暴露,你不知不觉地就会改变原有的感情,变为失望甚至是讨厌。这就是期望值过高,神秘光环被打破而产生的, 实际上是心理距离没有把握好所导致的。

作为家长,我们要充分理解认识到这一点,设法使自己和孩子保持和谐的心理距离。不要总唠唠叨叨、喋喋不休,不要把该说的不该说的统统都说了。否则,只会使孩子左耳进右耳出,认为反正就是那么回事;或是使孩子产生失落感和逆反心理。而一旦产生逆反心理,心理距离便被彻底破坏了, 这时你即使说出恳切真言,也无补于事。

许多家长为好说歹说孩子都听不进而感到纳闷,也有的家长对孩子十分信服他们的老师而感到奇怪。其实,个中缘由就是因为心理距离把握的差异造成的。相对而言,师生的心理距离较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更和谐些,家长过多过重地考虑孩子和自己的利益关系。

教育专家们提出,家长应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不要处处与人攀比,不要总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要创造一个和谐而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给孩子以充分的民主选择,让其慢慢成为主宰自我的主人。

实际上,这便是调整心理距离的思想认识。按此指导思想做下去,给孩子以宽容、深沉的爱,不唯己独尊,不急功近利;少点罗嗦唠叨、少点苦口婆心,少些苛刻要求,轻松点超脱点,和谐、自然地诱导孩子。这样,反倒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孩子定会乐于接受教育的。

保持同孩子的心理距离,还需要我们做好心理换位,将心比心,多替孩子们着想,并经常回忆自己儿时的心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使自己和孩子心理相融、相通,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