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要举手“充数”

新疆巴州焉耆县北大渠乡一中范海斌

初中二年级学生马某,在班里是出名的差等生,各任课教师均对其不屑一顾,认为此生不值一教。其本人也默认无能,所以对任何科目都不感兴趣, 上课时想方设法捣乱课堂纪律,自习课或下课后的一切违纪行为唯他莫属, 是师生共认的一只“老鼠”。当我了解到这个学生的情况后,便明白该生主要的问题是思想素质较差,若对其采取命令或强制性的方法,只能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只有采取信任、宽容、关心和理解等方法加以引导,方可见效。在一堂语文课上,我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全班举手发言者占 90% 以上,该生竞然也举起手来。我扫视一下全班后,点名让马某回答,这时, 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他,而他却慢腾腾地站起来,对这个问题竟然不会答。此刻已有同学在嘲笑他,有的在看我的表情,是否要大动肝火地进行处治。当时在我脑海中闪过滥竽充数、恶作剧的概念,而他也正尴尬地看着我,瞅瞅同学们。这时我顿觉该生也有上进心和自尊心,否则,他为何要举手充数呢?于是我面带微笑,并且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鼓励说:“别紧张,慢慢想一想。”我又重复一遍所提问题,这时他听得专注,只见他凝思片刻,马上心情激动地大声回答出了正确答案,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 我也用赞许的眼神给予肯定,并请他坐下。此后,该生在我的语文课上认真听讲,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师生反映,马某同学本学期在各方面都有所转变和进步。

以上事例说明,我用了看无意的无声交流的方法,使之受到鼓舞,并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即教师的体态语言所产生的效应。如果我当时怒目而视, 再加以讽刺、挖苦,或揭穿他滥竽充数的心里秘密,那课堂气氛和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如果说教师的艺术性体态语对学生起优化作用,那么,教师的随意行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学生 A 在周记中这样写道:“化学教师踏着上课铃声,夹着教案进了教室,他很熟悉地站在讲台偏左的那个位置,脸上依然带着那种不令人有半点激情的神态,只见他嘴角一动,那与我们没有一点缘份的元素符号名称从耳边飘过,我们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打开课本开始了这堂难熬的化学课⋯⋯”

学生 B 在作文《印象最深的老师》一文中写道:“政治老师两手撑着讲桌,一动不动地讲述着她那“备”得很熟的上课内容,只偶尔见她转过头去, 看看门口,或抬眼望一下天花板⋯⋯我们也只好一动不动地听着,任何同学也不敢有一点轻举妄动从这两段精彩的描绘中,形象地折射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影子,即教师的随意行为:脸上的表情,站的姿势,动作等,时刻与学生进行着交流。可见,在那种冷面孔、死板、窒息和紧张的学习气氛里,学生哪里还有激情将化学这一学科变苦学为乐学呢?在一动不动的课堂环境里谈得上启发和思考,达到开发智力、挖掘潜力的目的吗?

由此可见,教师体态语言和随意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运用,时

刻影响着教育对象的学习、情趣、态度,对教学工作也起着积极或消极作用。为使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得圆满、顺利、生动、有趣,达到我们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不可忽视体态语言和随意行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