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宽松”的环境

山东省济宁师专 张桂敏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子女抱有一份发自内心的厚爱。但也确实有些父母并不真正懂得“爱”。“侦探式”父母——被孩子们戏称为“克格勃”式的人物,便属此类。孩子离开自己的视野,担心他们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把孩子放在眼皮底下,又担忧想出什么歪门邪道来。他们不去致力于心灵上的深层次沟通,而是试图以严厉的盘查、监视来“掌握”孩子,为孩子“把关”。

不信任,是这类家长的通病。怕孩子不知好歹,怕社会上布有“陷阱”, 怕“坏孩子”的诱惑,怕⋯⋯整日忧心忡忡,时时心系孩童。可怜这类父母, 爱得好苦、好累;被这种变味的爱遮蔽得透不过气来的孩子,心情好沉闷、好压抑。

为了挣脱这份强加的爱,孩子们可谓挖空心思。有的孩子为了一时的迟归,不得不编出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有的孩子备有两个日记本,放在明处的那个是专门送给父母的“定心丸”;有的则干脆给自己的小房间窗上贴满画,门缝糊严纸,安上保险锁,在自己的小天地里竟也要“戒备森严”,个中滋味,不言自明。忍无可忍时,来个硬碰硬,亲子反目,便也在情理之中了。

亲子关系发展到这份上,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变成了负值,而做父母的却浑然不觉,虽心力憔悴,仍一如既往,一厢情愿地厉行“职责”。如此家庭教育,老百姓形象地谓之“使横劲”。

怎样变“使横劲”为“使巧劲”?潍坊职教办李维波老师的做法对我们不无启示:李老师长期坚持以指导日记的形式与其子李夏进行心灵的“对话”,后来把 1992 年——李夏小学升初中那年的 366 篇“对话”整理出书, 冰心老人亲自为其题名曰《父子心头话》。不难想象“对话”教育的效果, 亦可推测它所赖以建立的心理基础应是怎样的“亲密无间”!

父母之于子女的爱不同于发自本能的舐犊之爱,不是只顾眼前,一味迁就的溺爱,也不应是打着“将来”的幌子肆意践踏当前心理需求的所谓“残酷的爱”。父母给予子女的,应该是一份完整的、理智的爱,一份以关怀为起点、理解为基础、尊重信任为核心、严格要求为原则的爱!这,才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真爱。

因此说,家庭教育贵在营造“宽松”的家庭心理氛围,在自由、平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气氛中去沟通、交流,以亲情去唤起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以真爱去催化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