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讲究语言艺术,用多彩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意境,使学生身不由 己走进课文并沉醉其间

语文教学离不开讲解,但同一篇课文有的教师可以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有的老师却讲得味同嚼蜡,甚至可能讲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造成课堂“万马齐喑”的场面。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呢?是因为课堂语言存在着优劣的差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 20 倍。”

语文教学的课堂语言,首先应注意每一篇课文语言的整体情调。一般而言,一篇课文应确定一种语言情调。如《最后一次讲演》,课堂的语言应当慷慨激昂,力量千钧,以表现闻一多先生满腔的悲愤;《春》一课,语言应当清新明快,以表现春天的诗情画意和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一篇课文一种语言情调,多篇课文则呈现出多种语言情调,这就打破了“千课一腔”的单调与沉闷,给课堂带来新鲜与活力。

其次,在不影响一篇课文的整体语言风格的前提下,每一堂课的语言, 还应力求语言灵活多变,活泼形象,以拨动学生的心弦,造成共鸣效应。讲到激昂处,不妨慷慨陈词,声如洪钟;讲到欣喜处,不妨眉飞色舞,妙语如珠;说到沉痛处,不妨摇头轻喟,如诉如怨;说到心酸处,不妨进入角色, 言辞凄切,语调低沉⋯⋯语言摇曳多姿,富于变化,造成“大珠小珠落玉盘” 的音乐效果,使学生时悲时喜,感受变化起伏,课堂自然不会变成“一潭死水了。”

再次,生动讲述的同时,辅以恰到好处的动作,会使形象多彩的语言如虎添翼,产生极佳的课堂效果。讲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以在课堂里充一回好汉,捋捋衣袖,亮亮自己的拳头;讲范进中举,尽可以在课堂“疯”他一回,拍几下巴掌,喊几声:“噫,我中了”。说到孔乙己,亦可以给学生分一回“茴香豆”,摇头晃脑,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这样,课堂就会充满快活的空气。上课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这个舞台上“表演”得精彩些,“观众”就会在欢快的氛围里接受教育,提高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