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

就是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应该是轻松、和谐、愉快的。

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

首先,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语言不仅要精练、准确,而且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尤其是那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于俏皮中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种语言环境中,学生听课便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精神负担。要达到此种境界,就要求教师不仅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还必须不断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其次,要注意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 的有机结合。因此,教师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设法从学生中获得反馈的信息。还应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才能顺利进行,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出理想的教学气氛。

第三,要注重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规范下不断创新自己的教法,使学生感到常学常新、饶有兴趣。当然,“新”要系统化、科学化,而不是故意变花样,别出心裁地堆砌, 令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

第四,创设情境,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电教媒体,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尽快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 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教学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时,有位老师作了这样的尝试: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作为背景音乐,先让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课文,再让他们拿出水彩和纸,凭借想象为课文画一幅诗意画,然后由学生讲解作画的构思和对原文的理解,教师作时代背景介绍。这样,海燕及暴风雨的象征意义便不言自明了。最后通读课文,以一段暴风雨中的海燕的录像作结。这是一次集文学、音乐、绘画、影视艺术于一体的教学尝试。由于借助了多种教学媒体,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特定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来接受教学信息,学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五,教学中要多方面挖掘有情趣的因素,横向扩充语文课文内容的涵盖面,使学生感到内容有趣,乐于接受。例如教学《故宫博物院》时,不妨介绍一下世界其它四大宫殿,尤其是插入白宫的趣闻。当教学游记《雨中登泰山》时,也不妨穿插讲讲我国“五岳”中其它几岳的自然风貌,尤其是中岳嵩山的轶闻趣事。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可谓一箭双雕。

第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美育的渗透。就语文学科本身而言,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思想性,而且具有审美性。中学语文教材是几经筛选的各类作品的精华,其中蕴含着浓郁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的内容,因此, 语文教学有必要进行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既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步入美的天地,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另一角度讲,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在感受和欣赏美的同时,有效地掌握相关的课堂内容。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