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者的语言是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时,如果使用的是贫乏的、缺乏生动性的课堂语言、呆板的脸部表情,这只能使学生感到无聊甚至厌恶。相反,教师以自己真实的情感讲解课文,运用语言技巧创设情境,就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反响和共鸣。

如在讲《变色龙》这篇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典型性的认识,我采用单口相声的形式,用第一人称把奥楚蔑洛夫这个形象进行“自我” 表现。采用这种讲课方法,学生们时而瞠目静听、时而捧腹大笑,使得整个课堂充满了浓烈的探索气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容易把握不住自己的理智和情绪,就大发其火或轻易地训斥学生,这对师生情感的交流是极有损害的。如果用幽默的艺术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会大出预料。笔者有一次上课,发现听课的学生中有几位无精打采、恹恹欲睡,如果当众批评容易造成学生的难堪,于是就模仿那几个学生的样子,双眼迷离、双掌交叠于胸前,作伏睡状。一边将双掌往下按,一边说:“这大概叫气沉丹田吧,可这气老是沉下来, 可能是走火入魔了。”教室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这笑声驱散了那几个同学的睡意,也打破了课堂上“一潭静水”的沉闷局面。

教师在诙谐的谈吐和机智的微笑中应透出一股关心、体贴、理解和信任学生的真挚感情,这样才能给学生一种学习的信心。比如我们农村中学生回答问题时,因为羞怕,常常压低声音,使教者难以听到。对比,一个教师说: “你的声音太低了,我实在听不清,坐下!”另一个教师说:“你讲得似乎不错,假如你能再讲得宏亮点,我就听得很清楚了,你是否再讲一遍。”两相比较,前者平板,缺乏关心;后者于信任风趣之中给发言学生以某种暗示、启迪:你能回答好问题,只要声音响亮点。因此,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能使学生消除紧张,主动叩响知识的门扉。

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是使学生视学习为乐的重要途径,愿大家尽可能因人因地因时发挥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