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编

第一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备课一 备课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备课,指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必要性虽然在理论上“人人皆知”, 但是,在实际进行工作时,却有着各种不甚正确的理解。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毕业于高师历史系,专业知识丰富,而中学教科书的内容不多,因而教学工作容易应付;有的老教师因为教学多年,经验丰富,便认为无需再行备课; 甚至有人认为,教学质量主要看课堂教学的临场表现,而轻视对课前的认真准备。凡此种种,都影响着一部分教师的备课工作,因而也就在实践中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学历史教科书诚然很“薄”,它所体现的只是历史的最基本知识,并且没有特别艰深难解或尚未定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但是却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将其融会贯通,并且按照年代顺序,将它们一一讲述清楚,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分析和结论。讲出历史内在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揭示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启迪学生的智力,进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专业功底和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并把这一切应用于教学实践。凡是有经验的历史教师都知道这并非易事。况且中学历史课涉及古今中外,面宽,进度快, 一位新教师,在高等院校历史系学习期间成绩无论如何优秀,假如他不认真备课,在教学中也必然会有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之感的。

老教师教学多年,同样要认真备课,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因为, 第一,随着历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及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历史教科书总要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日新月异,不间断地更新。第二,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矛盾统一。教学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每一年的教学对象即学生,也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他们的思想认识、思维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准,也都一代不同一代。老教师如果不从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只是拿着一份发了黄的讲稿,以为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就必然会“故步自封”, 不但不能使教学工作日臻成熟,还会不进则退,使自己成为蒸蒸日上发展着的历史教学工作的落伍者。事实上,许多有成就、对人民有贡献的老教师, 他们尽管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但是,始终把备课放在教学的重要地位,几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备好每一堂课。例如,现已退休的北京东直门中学宋毓真老师,直到她退出教学第一线,一直坚持每课必备,每课必写教案。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堂上的 45 分钟,她甚至每一节课前都要在家对镜试讲。正是由于他们这种严肃的治学执教精神和坚持备好课的认真态度,才使得他们的教学工作达到炉火纯青,在历史教学阵地上始终站得住,成为青年教师的楷模。

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正如苏联一位功勋女教师考茨琴柯所说:“我所以得到功勋教师的称号,主要是由于我在 25 年的教学中,对每堂课的课前准备,都是认真的、细致的,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次上过

不成功的课”。①所以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备得好不好,也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常常可以看到,有的教师知识丰富,也学过教学法,但是, 备课马虎,草率,敷衍了事,结果,教学效果不好;也有的教师虽然历史知识掌握得一般,教学经验也还不够,可是,备课却很认真,下了功夫,结果, 教学效果很好,并且能够“一遍拆洗一遍新”,教一遍就有一遍提高,使自己教学不断臻于成熟。在这里,备课工作不但是弥补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方面不足的手段,而且是教师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业务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搞好备课工作,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一个教师工作责任感和教学态度的具体反映。

怎样才算是好的备课呢?对此,有的同志用六个字做了恰当的概括,即“认真、充分、得法。”认真,是说的态度;充分,是说的功夫;得法则是说的备课方法。态度认真,充分下了功夫,而又方法得当的备课,就可以算是好的备课。

根据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经验,备好课应该着力地从以下三方面去做努力;第一方面,是教学指导思想,如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任务、目的要求,懂得中学历史课的特点和规律,等等,这样备出来的课才有灵魂,方向正确;第二方面,是教学内容,指的是深入钻研和准确掌握教材; 第三方面,是教学方法,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了解、熟悉学生的思想情况,知识水平和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准备好教具,组织好教学,有计划地去完成教学任务。

从历史教师备课的形式看,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两者都不可缺少。集体备课主要是研究那些关系到一个学年、一个学期和一节课中带有关键性、全局性的大问题。例如,就学年或学期看,集体备课要讨论的问题应该包括:总的教学任务应怎样理解,要搞什么教法实验,举行什么公开研究课, 课时安排怎样合适,对学生的作业、练习如何掌握,需要添置哪些教具和设备,等等。就一节课看,集体备课则应该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教材中带有关键性的问题。参加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但是不能专靠集体备课,更不能照搬别人的教案,应是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再通过切磋研究,使课备得更深入细致,更充实完善。个人备课越是充分,集体备课的质量才越有保证。而且集体备课不管多么充分,在其完成以后,每位教师还要再做课前的个人准备。可以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备课工作的程序,即: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在教学工作中,总是以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

一般说,个人备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个人备课指的是教师应广泛地提高教学理论修养、积累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有人称之谓“长备课” 或“软备课”。这是教师每天、每时、随处随地,运用毕生精力为教学做的准备。因为它已涉及教师的进修,本章不予多述。狭义的备课,有人叫“短备课”或“硬备课”,也就是指根据教学计划、教材和学生情况,做出学期教学计划(开学前的备课)和每一节课的课时教学计划(上课前的备课)。这是本章讨论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