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形成历史概念的基本方法

(一)历史表象的形成

如上所述,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加以抽象和概括的结果,但这种抽象和概括,又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首先使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历史表象。历史表象的形成,可以借助于以下几种方法:

  1. 充分运用现有的和自制的直观教具,如文物,人物、工具、事件的历史图片,历史地图等。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应该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如长城,故宫,遵义会议会址等,以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表象。

  2.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幻灯、电影、电视或录像等,使学生获得亲临其境般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历史表象。

  3. 充分运用生动、形象、鲜明、准确的语言去叙述、描述或概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如让学生形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等封建势力和第三等级矛盾尖锐的历史表象,教师可做如下描述:三级会议隆重地开幕了,僧侣们穿着丝织的白外套,贵族们穿着金线绣花外衣,第三等级的代表却穿着朴素的黑色便服,当国王坐上王座,戴上帽子的时候,贵族和僧侣们都利用旧日的特权也戴上了帽子,而第三等级的代表们过去是光着头跪着听国王讲话的,这次也戴着帽子听国王讲话了。这段描述,给学生鲜明的历史表象是,第三等级起来抗衡了,他们变“光头”为“戴帽子”,变“跪着”为“站着”了。因为不是所有的史实都能用恰如其分的历史直观教具来表明,并以此为基础再造形象,从而形成历史表象,所以不少地方,要借助于语言艺术的力量,使学生获得历史的表象。

以上几种方法,在形成学生历史表象的过程中,有时是单一的采用,但是,更多的情况是几种方法相互配合运用。如让学生形成“明长城”的历史表象,可以利用书中插图,指导学生观看《中国历史》第二册彩色插图《明

①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 275 页。

长城·八达岭》,此图展示了巍峨长城的远景,学生看到了蜿蜒起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伟大长城;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曾在幻灯、电影或电视中见过的长城的特与近景,高大的城墙,精巧的墙垛和烽火台;还可以结合《中国历史》第二册中《明朝的长城》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迄点,知道长城的长度。如有可能,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长城,让他们亲自登临,详细察看,使之获得对明长城完整的再造想象的知觉基础。总之,几种方法的配合运用,把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从而使历史表象趋于完整。

历史表象的形成,主要是依靠于历史现象;为了正确地了解过去,必须尽可能地让学生储存各种历史现象,根据需要去想象和再造过去的某种历史形象,以为形成历史表象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