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历史基本知识的结构和范围

为了科学地准确地向学生传授基本历史知识,教师应该明确基本历史知识的结构。

对于历史知识的结构,可以从三个角度认识:

第一,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历史知识,既包含着具体史实,又包含着规律性的历史知识,或称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历史科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的具体发展进程及其规律,它必须以具体史实为其科学的基础。诚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不论在自然科学或历史科学的领域中,都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①,没有具体的史实,就不会有人类的历史。正是这样,我们常说历史知识具有具体性的特点,即它体现了各个民族, 各个国家的不同人物、不同地理条件和不同时代的特征,反映出了历史的多样性。它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一幅幅千姿百态,丰富多采的画面。象这样由具体史实所构成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进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都是属于感性认识。

历史理性知识源于历史史实,但是又高于历史史实。它是经过了对史实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过程,而对历史史实的本质和内部联系的认识,是对历史规律的揭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讲述其具体过程和生平,如果属于感性知识,分析其背景或原因,揭示其本质,指出它在历史上的作用,或给以评价等等,这些便是理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如,讲述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首先,分析其革命的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而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同时,要从革命战争过程的史实中揭示出这次革命的本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经过半个世纪的革命动荡和反复,英国终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最后,指出这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第 469 页。

次革命具有世界意义,它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在国内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道路,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课题的理性知识。

学生学习历史理性知识的过程,还是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的过程。如,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就要求改变不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也是这样。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这样,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原因也是如此。以后,学生便会看到历史上一切革命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都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条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历史上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都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历史教学揭示其内在联系,说明发展规律,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历史知识由时间、地点和人物三个要素组成。

首先,任何历史上的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域。斯大林说过:“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①。脱离了一定的时间、地域,历史知识就会失掉具体性的特征,成为一堆没有任何意义的故事。

同时,人物是组成历史的重要前提。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从有了人的活动而开始的。正象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②如果没有人物的活动、历史知识就将成为一些抽象的社会学公式,而丢掉了历史的活生生的面目。

有的同志认为,历史知识还应该包括“历史事件”这一要素。其实,历史事件作为历史知识的组成部分,已经是属于了第二个层次。它不过是历史人物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下进行活动而创造出历史的表现。我国古代所谓“左史记言,右史记事”,都是指的人的言与人的事。说到底,人物创造历史的具体过程,就是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的始终。本书在从知识组成要素的角度研究历史知识的结构时,不拟将历史事件列入。

第三,历史知识以其表现形式看,可以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以唐初的历史为例。它不过是由唐朝的建立、玄武门之变、武周代唐、用兵突厥、唐蕃联姻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乃至魏征、房玄龄等历史人物,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历史制度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历史现象组成。舍掉了具体的上述内容,历史知识就会变成了一具空壳, 而不复存在了。

至于中学历史课基本知识的范围、广度和深度,目前历史教学工作者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基本上是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供中学生学习的历史教科书的所有内容,都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历史基本知识;二是认为教科书的内容,学生不可能全部掌握,应该把教科书的内容分为基本知识和非基本知识两大类。

我们同意前一种意见,认为中学历史课的基本知识范围、广度和深度,

① 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列宁主义问题》1964 年版第 634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118~119 页。

国家已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统一的要求,并具体体现在历史教科书里。在正常的情况下,教师应该依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科书, 把所规定的系统的基本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应当脱离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意改变中学历史课基本知识的范围、广度和深度。当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中学教学计划的变更,历史科学自身的发展等等, 中学基本历史知识的范围、广度、深度也会有相应地变化和发展。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科书不断地更新、修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