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

教学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条件。怎样把学生和教师结合起来,怎样安排教教学的时间、场所和教学的活动,这些都是属于教学组织形式的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极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教师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和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调动。

教学组织形式也同教学过程的其它组成部分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发展变化基于了社会实践的需要。如果不懂得其发展过程,就不能够正确地评价当前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也不能认识其发展趋势。研究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史,就可以不断地完备教学组织形式,从而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要求。

在教育史上有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制度,它们各自侧重某些组织形式,如: 个别教学制,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远古。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学机构——学校,但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的限制,由于受教育学生的范围有限制,及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化,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一般都采用“个别教学制”。当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就要求扩大教育面,增加教学内容和缩短教学期限, 于是在 16 世纪的欧洲,一些学校里出现了“班级教学制”,至 19 世纪,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欧美各国已经广泛地推行。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也曾出现过“互教互学制”(英国的贝尔—兰喀斯特制,或译“导生制”)。20 世纪初,在美国的道尔顿市,一位教育家提出了一种实验制。按照这种实验制进行教学,课被取消了,教师不再讲解教材,而只给学生留书面作业,指出一些自学参考书,布置一些习题,让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然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这就是所谓道尔顿制。在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最初年代,也曾出现过分组实验制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开始于 1862 年的京师同文馆,到 20 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新的教学体制,并普遍推行班级授课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等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也是采用班级教学制,习惯称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