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学历史教学任务(下) 一 传授基本历史知识

(一)传授基本历史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一文中,把人类积累的知识划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作为人类思维科学的哲学这样三类。历史知识按照其性质说, 属于社会科学知识的范畴。它对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因此, 传授基本历史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关于这个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 30 多年中,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曾经有过摇摆和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50 年代末,曾经出现过“传授历史知识只是历史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不是教学的任务”的思想和倾向。他们认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就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授知识不是目的,只是完成上述任务的手段。近几年,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一些同志又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基本历史知识的传授,如,认为传授基本历史知识好象是给学生“黄金”, 发展他们的智力才是教给他们“点金术”,提出“不要给学生黄金,要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技术。”即不要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只要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在评议一节历史课时,也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论:“这节课着力于传授历史知识,不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老一套的课,没有新意。”言外之意,传授知识是老一套,而只有“发展智力”才是“新意”。凡此种种,说明在一部分同志中,或明或暗地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基本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的教学任务,而发展所谓智力,才是历史课的教学任务。不能不说, 这种忽视基本历史知识传授的看法,主要是来源于教育史上的“唯理派”。这一派只承认教学的目的是给学生以所谓“能力”,而不承认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基本知识,它的片面性的错误是很明显的。我们总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偏差与走过的一些弯路,都或多或少受这派理论的影响。

应该看到,向学生传授基本历史知识,在中学历史课中是有明显的两重性的。第一,它是完成历史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和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础、手段和途径。关于这一点,本书在第三编第一章“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将要详细地论述。第二,它又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独立教学任务。因为历史知识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 历史知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任务,指出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是否坚持这个方针,贯彻这个“决议”,将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成败的问题。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也同时指出了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物质文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两个文明的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既包括着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等文化方面,又包括了理想、道德、纪律观念等思想方面。概括地说, 精神文明建设是由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组成的。而在这两个方面建设中,历史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历史知识是文化知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点是由历史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广义的“历史”一词是指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狭义的历史,是专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历史这门科学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就狭义的历史来说,它的范围也很广泛,从纵的方面看,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历史;从横的方面看,它包括中外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综合的历史社会现象。其中,有政治,有经济,有文化。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包罗了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此,进行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修养,是离不开历史知识的。远在中国古代,我国大规模兴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曾经对传播中国古代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他曾把《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作为教材,传授给弟子。这些书籍多半是历史文献或与历史有着密切联系的书籍。象《春秋》就是编年史书,《尚书》就是证言史书。秦汉以来至清朝的各个朝代,都曾用孔子编订的史书《书》、《春秋》等做为官学或私学的教科书,传授历史知识。清末废科举、兴学堂,实行新学制,各级学校都设置了历史课,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建设,就更需要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列宁指出,“应当明确地认识到,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立无产阶级文化,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①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人类全部的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建立起无产阶级的文化,这是十分明显的真理。历史科学知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先前历史发展的进程,总结了先前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点决定着,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共产主义者,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决不能不学习历史,决不可以没有历史知识。(2)历史知识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历史教育,远古之时,历史知识是以口头传授方式进行社会教育的。年长的氏族首领经常地向氏族成员讲述本氏族的发展繁衍,向青年讲述氏族中的英雄事迹,以及某些生产知识乃至风俗习惯的由来和演变。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说:“当人类之渐进而形成一族属或一部落也,其族部之长老,每当游猎斗战之隙暇,或值佳辰令节, 辄聚其子姓,三三五五,围炉藉草,纵谈己身或其先代所经之恐怖,所演之武勇⋯⋯等等,听者则娓娓忘倦,兴会飙举。其间有格外奇特之情节可歌可泣者,则蟠镂于听众之脑中,湔拔不去,展转作谈料,历数代而未已,其事迹遂取得史的性质,所谓‘十口相传为古也’①。这是史学的起源,也是宣传历史知识,进行历史教育的开始。以后的社会里,历史知识一直是作为人们接受思想教育,从中取得借鉴的重要内容。

自从马克思主义的史观在中国确立以后,历史教育的作用更加巨大,它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季大钊同志在《史学要论》一书

① 《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348 页。

① 《饮冰室合集》专集第 16 册,第 8 页。

中指出,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进步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即“给我们的乐天努进的人生观”②。郭沫若同志认为:“对于未来社会的待望逼迫着我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是决定我们未来的去向。”③他是为着“未来”而研究“过往”的。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史学工作对指导革命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他曾经这样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④因此, 他向全党提出了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任务。毛泽东同志自己对于中国历史就有很深刻的了解和精辟的论断,尤其是对于中国近百年史的科学分析及革命经验的总结,对指导中国革命有着理论上和革命实践上的伟大意义。十分明显,今天,教师通过有血有肉的历史知识,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历史发展规律,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的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激发其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培养青年一代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内容。

  1. 历史知识是学习中学其他学科的基础。
  1. 历史学科属于社会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以往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包括了各个时代、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生活现象的总和。所以它比起任何一门社会科学, 诸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人口学、民族学、军事学、文学等等,就其研究的范围来说都广泛得多。而这些社会科学的知识在历史学科史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彼此的制约。这样,历史学科对其它社会科学来说,就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为其建立在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提供了条件。因此,人们说历史知识是学习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以文学为例,在我国古代,历史学和文学是很难截然分开的。所谓“文史不分家”。《尚书》是我们所见最早的政治文献,它具备有多种文体,是后来各种体裁散文的始创。《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但是,它们又都是当时的历史记录。到了汉代,历史和文学已经分为两道,但是,大史学家司马迁、班固,同时也是大文学家。他们写的《史记》和《汉书》既是优秀的史书,也是很高水平的传记文学作品。鲁迅就曾经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直到今天,有些文学作品的内容还往往包括着很多历史知识,有的是古代的,有的是现代的。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红军鞋》(记叙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的情景),《任弼时同志二三事》(通过任弼时同志的革命经历片断,反映他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观巴黎油画记》(介绍、描写一幅 1870 年普法交战的历史画卷)、《西里西亚的纺织工

人》(关于 1844 年 6 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反对资本家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的战歌)等等就都是属于近现代史的题材;杜甫的《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卖炭翁》也都具有史诗的性质,是以诗歌反映历史生活的一代文学杰作。对于这些文学作品,只有具备一定的基本历史知识,才能够深刻地

② 李守常:《史学要论》第 55 页(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印)

③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 1》,《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第 6 页。

④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 498 页。

理解,能够较好地去阅读、欣赏。

同时,还要看到文学作品总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它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又在社会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凡此种种,也都需要通过历史去予以解答, 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去观察。这又是历史知识对于文学提供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1. 历史知识不仅是学习社会科学的基础,还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必备的条件。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这里很重要的包含了人类对于自然界进行斗争,掌握自然规律,不断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一部人类史与自然史是密切相联,彼此制约的。研究自然科学,既需要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史,同时也要懂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一项自然科学技术有较大的突破、发展,往往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状况密不可分。因此,研究自然科学欲不陷入形而上学,而具备辩证的思想,没有历史的知识是不行的。事实上,古往今来,真正有造诣的自然科学家,往往是熟悉历史,且懂得诗文。如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曾从大量史书、方志、游记中寻觅到古代气候的线索,写成《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一书,对研究我国气候具有重大意义。学习历史有助于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这对于学习其他学科包括自然科学都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