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孙恭恂同志的文章怎样撰写中学历史教学文章

一 文章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文章,和其他社会科学的文章有相同地方,都应是科学研究成果的表述,都是写作。如,文章都应该有论点、论据和论述过程;都要中心清楚,逻辑严密正确,文理通顺,“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但是,作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结合目前情况看,又有自己一些特点,或说,有自己须要注意的地方。具体说就是:

第一,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更要强调应用性。它所研究和表述的问题, 都是关系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实际问题。这类文章,一般地说,是给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看的,要帮助解决他们在教学当中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影响面很大。以北京市来说,一个中学总要有几位历史教师,一个区又有几十所学校,这些教师看了文章,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用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表现在自己的教学中,这就又会影响到多少学生。所以,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 必须务实。一是,要紧密针对围绕着中学历史教学存在、提出的实际问题, 不能脱离实际,侃侃其谈:一是,要认真负责,有科学精神,力求解决问题, 对教学实践多少有裨益,不能是“银样蜡枪头”,中看而不中用。

第二,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应该既有实际教学例子,又有理论的分析, 要能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教学实例,是千百位教师教学实践的结晶,是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的最丰富而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没有这些在教学中确实可行、行之有效、丰富多采的实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及研究成果的表述——文章,就会枯竭。但是,既是研究,又不能简单地停止在具体的教学实例上。一滴水,孕含着 H2O 化合而成的普遍水的组成规律。点滴的缺乏系统的教学实例,须要升华,上升为理论和规律性的认识。这样, 才能够赋予具体的实例以普遍性特征,对于更广泛的教学实际有指导意义。一篇中学历史教学文章,教学实例是否典型,是否有特色;分析是否深刻, 决定着这篇文章的质量。

第三,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也要提倡“争鸣”。北京市东城区负责历史教学研究的刘宗华同志讲过:中学历史教学的方法是“百花齐放”,而教学的理论则是“百家争鸣”。这话很正确。属于理论的问题,应该说只能有一种看法是对的。究竟谁个对,谁个错,就须要讨论,须要“争鸣”。因此, 每篇文章,应该有针对性。或是针对教学实际中的偏差、谬误、问题,或是针对着其他文章中的不同看法,都要言之有“的”。经过交锋,才能互相折辩、磋磨,逐渐接近于正确认识。要切忌,你讲一套,我讲一套,“客客气气”,鸣而不争,互不沾边,叫教师看不出症结的所在,起不到启迪思维, 引人深思,辨明正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