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解规律性历史知识的阶段

这个教学阶段与步骤,有的同志又称之为形成历史概念的阶段。它即是

列宁说的:“抽象的思维”认识阶段和过程,是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紧跟在感知具体历史知识后面的第二个阶段与步骤。这个阶段也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 必须调动学生更多的抽象思维活动,能够从纷繁的历史史实中,抽绎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感知具体的历史知识,学生还只是认识了历史的现象,并不能认识它的本质;只有经过“眉头一皱”的抽象思维,才可能透过表面现象,而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把这个阶段与前一个感知具体历史知识阶段相比较,就会明显地看出,对历史知识来说,前一个阶段的要求是具体、形象,而这一阶段的要求则是抽象的思维。在这个形成历史概念、理解规律性历史知识的整个过程,还往往要经历反复思考,“⋯⋯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①等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然后达到对于历史本质的深刻认识,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 它既是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深化阶段,同时亦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阶段。学生只有在感知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 经过升华而达到对于历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能算是真正获得了完全、科学的历史知识。设想,没有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就还只能是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会是零散的一枚枚“大钱”,而不能由丝线贯穿起来,它至多只是了解了历史的表面,而算不上是对历史的科学掌握。不言而喻,经过这个阶段所完成的关于历史知识的认识,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与以往单纯了解史料的根本区别。因此,从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角度看,理解规律性的历史知识阶段,应该是它的最终完成。

由于这一阶段是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阶段,又是运用抽象思维活动的阶段,因此它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居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既是形成历史概念,揭示历史本质与规律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历史课最重要的智力发展与培养过程。特别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由对“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的逐步深化过程,更是学生认识能力即智力发展的“飞跃”之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这样。历史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固然重要,但是更为要紧的还是规律的认识,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形成学生的信念和世界观,思想上的收获也才能有牢固的基础。这个规律的认识,不是在历史知识之外,而是在历史知识之内,尤其是在学生理解规律性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说历史知识传授、智力的发展与思想教育三项任务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的这个教学阶段与步骤。

理解规律性历史知识阶段的完成,主要依靠于分析、综合、对比、比较等等教学方法;而它的基础和前提则是教师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和对于历史教科书的深刻理解。有的教师自己不深入钻研教材,不认真备课, 于教学内容上一知半解,只是在课堂上叫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或者相互讨论,以为这样做学生就能真正理解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就是发展了智力,这是办不到的。应该是以其昭昭,启人昭昭;以其昏昏,在教学中是启发不出学生“昭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