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用历史文献的方式、方法

一般说,中学历史课中,引用历史文献资料的方式、方法有三个:

一是由教师选择典型文献材料,不引用原文,而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将文献内容加以组织,进行讲述。

下面是北京特级历史教师时宗本引用有关“北京人”的考古文献资料讲授“北京人”的体质特征、生产工具、使用火以及生活状况的片断:“北京人脑容量虽然比现代人还少三分之一,但是比类人猿却大了一倍,这说明北京人的智力比猿发达得多了。北京人的月骨(手腕骨)和肱骨(上胳膊骨), 已经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差别了。这样,相比之下,可以看到北京人的上肢和手进化得快,而头脑进化得却比较慢。它生动地说明,因为手是直接劳动的器官,所以它进化得快。而类人猿正是经过长期的劳动能够制造工具才转变成人的⋯⋯

同学们看看,这块石头(指课本插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可不是普通的石头,上面有人类加工过的痕迹,就是这样砸打(做示范动作)而成的。北京人正是用这些石器挖掘植物的根,砍断植物的茎,也可以从动物的皮或骨头上刮下肉来。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工具,哪怕是最简单的工具,只有人才能做到,猿类就不行。因此要记住:能不能制造工具,是人类与猿的根本区别。

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面,有许多动物骨头的化石,这是北京人狩猎而来,吃完肉剩下的。有的骨头变了颜色,有的有裂缝,⋯⋯这是用火烧过的痕迹,北京人已经懂得吃熟食了。山洞里遗留下大量灰烬,最深的有六米深。这是长期保留火种造成的,可以肯定这不是人工取火,而是保存下来的天然火(解释)⋯⋯

北京人的生活很艰苦,在已经发现的 40 多个北京人个体里面,能够活到

50 岁的只有一个人,而不满 14 岁就早死的却占了 40%,这说明北京人的生活多么艰苦⋯⋯”

显而易见,教师这样的讲述,就能够使学生具体形象地获得关于“北京人”的基本知识。

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引用历史文献原文。如,讲述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残破,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时,有的教师引用《汉书·食货志》上的记载原文:“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并加以解释, 使得学生对汉初的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局面,有深刻的印象,从而对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采取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有更清晰的理解。又如,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有的教师讲述义和团运动的伟大意义时,引用了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无可奈何说的话:“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用来说明正是义和团的爱国反帝英勇斗争,粉碎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迷梦。

三是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课后,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印发或在墙报上刊登一些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再在课堂教学时加以回顾联系, 加强教学效果。这种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运用史料独立分析的能力,有着更大的作用。如,有的教师在讲中国历史“商朝”部分的教材时, 配合教学给学生印发了关于河南安阳市武官村商王大墓的考古报告、殷墟文化遗址考古报告和关于甲骨文的考古报告等有关部分的文献材料,让学生先行阅读,从而弥补了课堂上时间有限,不能让学生过多接触原始文献材料的

不足,使学生获得有关商朝历史的更为具体生动的知识,同时也就锻炼了学生自己分析史料的能力,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目前,一些国家的历史教学中,也十分注意让学生独立接触原始资料,以加强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