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中学历史教学法,是以中学历史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它是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学生必修的课程,同时,亦是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进修的重要内容。这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概论》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而编著的。

早在 1982 年夏,北京师大、北京师院和天津师大一些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同志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大纲》(草案),并呈报给了原教育部。现在编著的这本书主要是依据这份大纲(草案)写成的。在整个编写过程中,作者注意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教育工作的各项指示,面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尤其着眼于历史科学的特点,尽力体现出中学历史学科研究的特色。对于前于此书的专著、论文,我们尽量地吸收其有益成果;对于不同的意见和有争议的问题,则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一方面将其列出,给予介绍,以开阔读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以就正于同行们。鉴于本书主要是供高等师范院校历史系本科学生使用的教科书,同时也供现职中学历史教师培训、提高之用的,故写有“教育实习” 一章,每章之后则写有思考题及论文题目示例,全书最后还列有参考文献, 以作为中学历史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参考。

本书主要是由三所师范院校的一些同志共同完成的。在成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两个步骤。首先,个人写成初稿后,由各校分头负责修改,北京师大由丁西玲、孙恭恂负责;天津师大由卢士林负责;北京师院由于友西负责。然后汇总、统编,由卢士林和孙恭恂对全书做了内容的修改和文字的通串工作,并由卢士林、丁西玲、孙恭恂三同志统编定稿。

参加本书编写的同志(按编章顺序)有:卢士林(绪论、第二编第一章、第四编第五章)、丁西玲(第一编第一、二章,第五编第三章)、孙恭恂(第三编第一、二章,第四编第四章)、叶小兵(第四编第一、二章)、潘缉熙

(第四编第三章,第五编第一、二章)、马卫东(第四编第六、七、十章)、于友西(第四编第八、九章)。“参考文献”是由潘缉熙、马卫东同志提供的;第二编第二章是邀请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的臧嵘同志撰写的。

本书的附录部分,大多是由北京市一些优秀中学历史教师撰写的,都曾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过,体现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天津师大李光霁同志、北京师院周发增同志参加了对本书编写工作的部分讨论。北京师大张显传同志对本书部分文稿提了修改意见。在此,向他们一并致以谢忱。

囿于作者的水平,本书错误疏漏之处,定所难免,恳请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和同行赐教,以便修订时,予以改正和补充。

作者 1988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