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感知具体历史知识的阶段

在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后,教学即进入了正式的认识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人类认识一般事物的过程一样,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①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这个“生动的直观”阶段,就是学生感知具体历史知识的阶段。有的同志也把它称作形成历史表象或历史观念的阶段。它是学生认识客观的复

① 《列宁全集》第 38 卷,第 181 页。

杂多样的人类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与步骤。

这个教学阶段、步骤有明显的两个特征:

  1. 它必须是具体形象而且是丰富多采的。这是由人类历史的具体复杂多样性所决定的。客观的人类历史是十分具体而复杂多样的,包容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具体历史进程,它们遵循着一般的历史发展规律,但却不是一个模式;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而丰富多采的历史进程。正是这样,学生要认识它的真实面貌,首先必须掌握它的十分生动而丰富的具体史事,而不是只去认识一个什么固定模式。

  2. 它既是掌握历史基本知识的必要阶段,又是发展智力、能力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条件。本书在前面已经论及,历史基本知识包括了具体的知识和规律性的知识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才构成完整而科学的历史知识。没有规律性的历史知识,学生只能够是认识历史上的一些现象,而不能揭示它的本质;同样,没有具体的历史知识,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就会是空中楼阁、抽象的概念,学生可以背诵它几条,但是并不能够做到深刻的领会。从这点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具体历史知识的感知,不仅可以达到认识生动、丰富、多样化的历史进程的目的,同时其本身还是为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获得全面科学历史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

感知具体的历史知识阶段不仅只是解决学生掌握历史基本知识问题,它还是为发展学生智力、能力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内容和基础的过程。这是因为作为认识历史能力的智力、能力与感情、思想上的教育,总是要在对客观历史的具体认识(即感知)过程中才能够得以升华与完成,脱离开对具体历史知识的感知,智力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就必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难于发展、提高,最后还会枯萎涸竭。具体说,感知历史知识的阶段可以发展学生对历史的观察力,养成具体、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它还为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丰富的资料与素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感知具体的历史知识阶段不仅能够提供丰富、具体的史实,而且其本身往往对学生就是很好的思想感情的感染和熏陶,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具体历史知识阶段的情况是存在的。如,有的教师讲课干巴,只是重复课本上的一些概括化的结论, 进行思想教育不是“寓”之于具体的史实讲授,而是空喊口号,有的教师强调要学生多在课堂上“活动”,自己很少补充必要丰富、具体的史实于课中, 却让学生单纯地阅读教科书,然后去记忆、讨论,甚至发挥,等等。这都是自觉不自觉地破坏了历史教学的完整步骤与过程,特别是抹煞了感知具体历史知识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对于其所要完成的历史教学任务,无疑只能是起到“釜底抽薪”与“缘木求鱼”的不良效果。

为了能够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完成这一阶段与步骤,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让学生确实弄清楚并且掌握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与现象等的具体史实。这里一是具体,而不要流于笼统;二是科学,而不要失于伪谬; 三是生动,能再现历史形象,而不要仅是干巴巴的枯燥结论。完成这一阶段与步骤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课上有教师口头的讲述、描述,直观教具的使用,放映幻灯、电影,课下则有参观、访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