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历史知识的复习和成绩检查一 历史知识的复习

(一)对复习的正确认识和复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的一种主要途径。只有牢固地掌握学过的历史知识,才能为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创造条件,牢固地掌握和领会了历史知识,对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一个有利因素。但牢固地掌握历史知识必须是通过整个教学过程,才能完整地实现。牢固地掌握知识,要依靠复习,心理学证明,为了防止由于记忆痕迹逐渐消退而产生遗忘,就必须复习,使痕迹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这是正确的。但是,这只是对复习作用的笼统提法,还没有回答怎样安排复习,才能使学生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前提下,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就是说要学习,还要不断地复习。在日常生活的格言中,也有“熟能生巧” 的说法,这也是说要反复复习,但这仅仅是通往牢固地掌握知识的许多途径之一,而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复习只有在合理进行的情况下,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证明,复习如不得法,会事倍功半,甚至不能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把复习分为消极的复习和积极的复习,同时确信后者比前者为优越。所谓积极的复习,是把课文读过二三遍后,试着去回想它, 遇到遗忘的地方重读一遍,然后继续回想。所谓消极的复习,只是一遍一遍地念,是把巩固的程度建立在重复强化上。这种消极的复习,从另一个侧面说就是“死记硬背”。所谓“题海”战术也可以说是消极复习的变种。消极复习带来的后果,也只能是增加学生负担。

以复习为主干,使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指导思想,会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即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死记硬背→复习(题海战术)→检查。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于是大量地背诵材料,无休止地作业练习,频繁地测验, 接二连三地考试考查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学生负担沉重,这是以复习为主干巩固知识的方法所带来的“灾难”。

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对复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安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复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作用,有以下几点:

首先,复习能起到巩固历史知识的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大脑半球皮层不仅具有保存形成暂时联系痕迹的性能,而且能够丧失这些痕迹。复习工作愈连贯、愈系统,这些痕迹以及痕迹与痕迹之间的联系就愈巩固。这就是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进行系统复习,坚持不懈,就能够使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得到巩固。

其次,复习能够起到把所学历史知识加以系统、提高的作用。历史现象纷繁复杂,但都有其起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各种历史事件之间还有相互的因果关系。这些,往往是在一节课里所不能够完全认识清楚的。通过复习, 则可以把历史教材的有关部分联系起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认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

第三,通过复习,还能帮助学生弄清过去学习中领会不深的地方,弥补知识上的缺陷。如,《中国历史》第四册中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

大法宝”的问题,这是在总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时,就已经谈到的。但学生们在那时还不可能真正理解它,而是在学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特别是在学习抗日战争之后,才能较完整地理解它,从而领会其实质。

第四,在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时,教师往往要带领学生系统地进行专题复习,如,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等问题;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异同等,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对比、分析、综合。这对于发展培养学生的智能、贯彻“三个面向” 和党的教育方针的精神,是很有益处的。

第五,在复习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对于改进今后教学是很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