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历史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内容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首先要明确智力和能力的涵义。智力是心理学上的名词。一般来说,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综合的潜在的人脑的机能。说它是综合的,因为智力不是单一的因素,而是由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等相互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因素构成的一个集合体。思维力是这个集合体的核心。说它是潜在的,因为它在没有表现出来以前,只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机能,一旦智力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学习上或对某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时,就立即化为了现实的能力。能力,从一般的狭义来理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本领。但是,能力并不等于智力,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能力也有自己的因素和结构。除了一般的认识能力外,还有组织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则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认识总是要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而实践又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活动的,所以两者是紧密结合的。

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发展学生哪些智力?培养哪些能力?关于这个问题,目前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近几年来,有关论述这方面的文章不少, 但众说纷纭。1984 年 11 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上, 专题讨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问题,也是提法各异, 莫衷一是。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看法:

  1. 关于发展学生的智力问题:

一说是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四种智力因素。

二说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五种智力因素。

三说认为,把中学历史课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容,说成为以上“四力”、“五力”,是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考虑的。根据历史科学的特点,历史课要发展学生的最根本的智力是辩证思维能力,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学习本身就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心理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都要发挥它们自己的作用,这样学习才能得以顺利进行,而收到应有效果。这些心理因素的发展是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但是,具体到某一学科,还要根据学科本身内容的特点,对发展某些心理因素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因此,“一说”和“二说”是一般的智力任务,第三种说法是根据历史知识的特点提出来的,是“一说”“二说”的具体化和深化。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思维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思维的种类可以分为

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具体思维又有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层次;抽象思维又包含了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是经常使用的,因为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历史知识是人们对于已往人类社会发展的认识,历史不能够重复,只可以借助于直观教具和语言文字, 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而再现历史形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又是一个个具体的。因此,通过具体的形象思维对历史获得初步的认识,应该是历史课发展智力的一个特点。形式逻辑思维是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进行的抽象思维,如掌握历史概念、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要运用概念、推理、判断等的形式逻辑思维,这是肯定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按照辩证逻辑规律进行的抽象思维。它对于学习历史更为重要。只有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和综合,才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众所周知,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用来观察、认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最科学的理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人类历史,一部历史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得以被认清,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可以被揭示出来,历史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科学。因此,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就是历史科学本身所固有的根本要求,也正是中学历史课中发展学生高层次、高水平的辩证思维能力的体现。中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是从十二岁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他们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阶段。中学历史教师要因势利导,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力,也即是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观察历史问题、社会问题的能力。

  1. 关于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从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看,指的是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这几种能力,乃是一般的学习能力,从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看,指的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乃是学习历史的特殊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不能够截然分开的。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种意见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等等是从教学要求提出来的。二者基本上都属于一般智力能力的要求,这种要求是各科教学都应该实现的。而历史教学应培养本学科的特殊能力,这就是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种意见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接受、消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具体说来,大致有阅读历史书籍的能力、记历史笔记能力、识图填图和制作图表能力、正确形成历史概念能力,编写提纲的能力、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第四种意见认为,中学历史课中着重培养自学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五种意见是将智力和能力合称智能,核心问题是发展思维能力。

由于能力的概念在理论上认识不统一,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哪些能力,自然提法各异,于是有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的和从教学实际来分的几类,也有的讲一般能力,有的讲特殊能力等等。但是,从以上的意见

中,也可以看出有共同的认识,就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历史教学中所要培养的主要能力。

我们也同意大家的共同认识。这是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主要能力。全面地讲,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培养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

  1. 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具有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这是学好历史知识的前提条件,能力强的学生就能学得好,学得快。它同时也是教学的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和提高这些能力。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阅读历史书籍、记笔记、识图填图编制图表、编写提纲、搜集整理历史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等方面。在以上的学习活动中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综合地得到了相适应的发挥。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学生对已经学过历史知识的应用, 基本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作业(如作习题、答问等)以及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运用旧的知识。这种运用知识的范围较小,内容也较为单一。另一种是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历史和当前国内外的现实社会问题。也就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在更大范围内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这两种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都是十分必要的。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认识的独立性,使学生善于独立学习,并充实自己的知识。应该说,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物,不论受过正规教育与否,他们的学问主要都是靠自学获得的。没有自学能力的人,他们的学问和才智的发展是有限的,只有那些具有自学能力的人,在才智发展的道路上, 前途才会是广阔无量的。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不会独立获取知识,那么他也就只能够是人云亦云,在人类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快就会落后。

自学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在进行自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自己看书;查阅工具书、参考书;要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主动地寻求问题的答案;要在理解所读的材料的基础上写出读书笔记;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读、写、理解、表达的能力都获得了综合地使用。这样,自学能力的培养,就把许许多多能力的培养带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