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写作的过程

定好选题,就要动笔写作。一般写作程序是:拟写提纲,进一步消化资料,细致构思,写成文字,修改润饰。其中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意。

  1. 研究·构思·文字

动笔写一篇文章,从何入手?

有的同志爱先在文字上下功夫,把着眼点放在文字的遣词造句上,于这方面殊费推敲,反而忽略了思维锤炼。这样,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文章,是舍本逐末,华而不实,写不出好的文章。要明确,总是先有研究,再有构思, 最后才是文章表述,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广泛搜集资料,精细研究→整理思维,细腻构思→文字表述,修饰润色。这个顺序是绝对不能颠倒过来的。

  1. 中心·标题·层次

一篇文章一定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也只能有一个。这个中心思想,即是本文的核心论点,要论证的主要意思。它应该象灵魂一样,贯穿着通篇文章的始末。可以展开,某一方面也可以扯远些,但总要放得出,拉得回来,围绕这个中心。它在中间是不能变的。“夫子之道,一以贯之”。有的文章, 写着写着,为枝节所吸引,“回不来了”,离了题,走了谱,就是由于没有抓住这个中心。

一篇文章,又总要有几个小的标题。它们或是从不同侧面论述中心,或是步步深入阐明中心。就象是一朵莲花,每个花瓣都抱着花心。小标题之间有的是平行关系,有的则是递进关系。但是,小标题间决不能够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假若第一个小标题的外延,包含了第二个小标题,第二个小标题只是第一个小标题的一部分,就是不合逻辑,不伦不类了。

每个小标题的内部,又要有几层意思。或是从各个侧面,或是步步深入, 最后揭示出这个小标题的内涵。

一篇中学历史教学文章,从题目→中心思想→各个小标题→层层意思, 是这篇文章的分析过程。反之,由各层意思→各个小标题→中心思想→题目, 就是它的综合过程。写一篇中学历史教学文章,实质就是处理好这样两个过程。处理得好,文章就条理分明、逻辑清晰,说理性强;处理得不好,文章必然显得眉目不清、逻辑混乱,难以透彻地说清问题。

  1. 写作·修改

写作好一篇文章后,必要反复地修改。修改思路,修改内容,修改文字。有的时候,可能完全废掉原稿,重新写就;有的时候,留用原稿的某些部分, 而于另外部分重写。当然,也有的只是个别地方动动,文字上再斟酌一下。修改文章的过程、往往是对自己思维再整理、再深化的过程,亦是文字上字斟句酌的提高过程。北京教育学院的赵恒烈同志写过许多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他十分重视对写就的文章自己修改,而且强调“最好能请人看看”,“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还认为“写成文章之后,放一段时间,然后拿出来修改”,“是一个好办法”。这是十分宝贵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