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历史现象的讲法

历史现象也是历史基本知识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有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民族关系现象、中外关系现象和文化现象,等等。

中学历史课中讲授历史现象,就其方法说,有与前边几种历史基本知识相同的地方。第一,注意出现某些历史现象的背景、原因,如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光武中兴”、十六国时期的民族分裂混战和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等;世界历史上的希腊奴隶制繁荣与衰落、中世纪时西欧的黑暗、“文艺复兴”、早期殖民掠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稳定、1929—1933 年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等等,都是历史现象,但是,究其根源,都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第二,要依据历史事实,讲清这些历史现象的具体表现。第三,注意在历史现象中,讲人物活动和故事情节,增强形象性生动性。如,在讲中国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时, 要讲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魏征等人的活动,要引述诸如“太仓之粮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①等类的生动史实。讲“文艺复兴”时,更要具体讲述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以及哥白尼等大科学家的反教会活动与天文学成就,等等。

除了以上一些教学方法以外,作为历史现象在讲授时,有一个特点值得注意,就是要处理好这些现象的一般情况、表现和典型情况、表现的关系。一般说,要有“面”有“点”。“面”是普遍的一般表现,没有这方面的讲述,就不能勾画出历史现象的整个面貌。但是,如果没有“点”,没有典型的材料与表现,也会流于泛泛,不能够对历史现象给予生动形象的反映。以“秦的暴政”这一秦末社会现象看,就应该既讲出普遍的徭役、兵役繁重, 男壮丁都去服徭役、兵役了,女子也要运输粮饷;同时,还要以阿房宫、骊山陵墓的修建为典型,说明人民所受的巨大痛苦和灾难。讲西汉在休养生息政策下,经济的繁荣,实质是富了地主阶级,讲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时,一方面一般地说说普遍情况,一方面则要具体地以满城汉墓发现的金缕玉衣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反映出的贵族妇人奢侈生活的图景,作为典型,来加以说明。组织、处理好点与面,典型与一般的关系,是讲授历史现象时, 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现象的讲授中,有时要运用一些数字,如,表示经济繁荣,列举土地垦殖数字、人口增长数字;表示经济凋敝、经济危机时,列举工厂倒闭数字、工人失业数字和资本家为“解决”“生产过剩”而毁掉的农产品、工业产品的数字,等等。中学历史课讲授历史现象时,把这些数字与一般情况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加以讲述,应该是一种很重要的经常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