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学历史课中历史概念的讲授一 历史概念及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什么是概念,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写道:“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①由此可见,概念的产生来源于实践; 是在感性基础上产生的,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建筑材料,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形成,是认识过程中的飞跃;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的反映。因此,在认识论和逻辑中,概念的定义应该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任何一门科学,一门知识,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所以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概念,正是由这些基本概念出发,经过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才建立起本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同样,历史学科也有自己的基本概念,它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材料。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该要求学生掌握并形成历史概念,从而使学生具有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说,在历史教学中,形成历史概念,其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形成历史概念是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关键。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有它的体系,历史知识体系,简要说,是由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历史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组成的,也可以说,历史知识是由众多的相互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而这些历史概念,就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单位,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是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关键。

  1. 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落实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的前提条件。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历史概念都是历史基本知识,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 让学生掌握它们,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之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是历史概念赖以形成的基本材料。历史概念是抽象的,但它反映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本质,形成历史概念以后,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认识, 就会更为深刻更为全面,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能够知其所以然。

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要求看,不仅要使学生弄清并掌握某一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本质,而且要能揭示出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历史现象与历史现象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进而使学生认识某些历史事实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性,以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这时,才能说明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是深入了,而且能够了解到人类社会的全局和方向。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以及认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必须经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历史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认识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所以说,形成历史概念是全面落实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的前提条件。

①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 274 页。

  1. 历史概念的形成是历史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逐个地进行分析和概括,掌握内部联系形成概念以后,才能发现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才能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形成对于历史的规律性的认识。因此,从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来看,历史概念的形成,是从讲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间,一个不可缺少的“中介”,即中间环节。

从教学过程看,学生的认识活动,一般经过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阶段。由于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实不能重演,不能通过实验室使其再现。学生感知历史教材,更多的是靠教师的语言和阅读教科书,但是如果只停留在感知历史事实材料、形成历史表象的阶段,就不能够深入到它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联系。因此,只有理解了,即向历史概念的形成转化,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运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①理解教材更是巩固知识的决定条件,同时又是运用知识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是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