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化特点

  1. 中心繁荣与郊区化并存。对中国城市的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在制造业外迁的同时,中心区商业仍然繁荣,旧城改造大规模进行,分散和集中趋势并存,中心并没有衰落。其主要原因,一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阶段, 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吸引了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服务人员;二是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居民在公共交通系统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更乐于选择城中定居;三是城市规划将城中心作为与其他城市、地区进行国际国内联系的商务中心进行重点建设,发展了一批国际贸易、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企业,使城中心比以往更加繁荣。

  2. 社会阶层地域分异不明显。按照同心圆和扇形模式理论,西方城市内部存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社会阶层地域分异,一般收入越高,越远离市中心

区。同时语言、宗教、种族等非经济因素也加剧了这种分异。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也出现富裕阶层人士向郊区首先迁移的趋势,呈现类似于西方国家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而在中国这种分异不明显,更多地表现为文化与职业构成等的差异,这主要与中国城市规划时将居住地与工作地点接近有关。

从总体上看,中国城市化水平为 32%,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但各地发展不平衡,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已达 40%~50%,进入了城市化中期阶段,出现了郊区化迹象。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等几个大城市的研究,更进一步证实这些城市正处于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范围迅速扩展阶段,郊区化已开始。但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尚低,若以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郊区化普及时人均国民收入 4 000 美元为标准,则中国这些大城市需十几年的发展才能形成大规模的郊区化。另据汽车市场预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汽车潜在市场,到 2010 年前后,中国一般家庭用车将得到普及,这就意味着城市中心区居民愿意也能够迁往远郊。诚然,近年来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已经拥有自己的轿车,并开始在远郊地区新辟的别墅区购置住房,可视为中国城市郊区化的萌芽时期。可以预见,随着轿车进入家庭和人民渴望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中国城市郊区化将会比西方发达国家所需经济发展水平条件来得更早、更快、更猛。总之,在不太长的时间内, 郊区化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城市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

最近十年,中国大中城市最大的变化是它的社会结构。这种转变正在改变以往的平等社会状态,导致了不同社会阶层乃至全社会的极化趋势,其结果是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日益增长,一些新的社会集团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