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粗放耕作为集约化生态农业,实现农牧结合粮食自给
黄土高原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目前,黄土高原的粮食问题还没有解决,但各地差距较大(见图 12.3)。其中山西和陕西等省粮食问题不大,1995 年大灾之年人均粮食产量仍达 300 公斤左右。而甘肃定西地区和宁夏固原地区缺粮还较严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黄土高原解决粮食自给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彻底改变粗放耕作制度,扭转广种薄收、轮荒滥垦的恶习,建设好基本农田,走精耕细作、农牧结合、集约化生态农业的道路。据考察,黄土高原的生产潜力很大,解决粮食问题并不困难。其关键措施是建好基本农田(水平梯田、沟坝地、河滩地、旱平地)。每人 2~3 亩,实行精耕细作,并发展畜牧业,做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农牧结合, 就能实现农业稳产高产。一般水平梯田可亩产 200~300 公斤(高的可达 400 公斤以上),沟坝地和河滩可亩产 300~500 公斤以上(高的可达 600 公斤以上)。例如,陕北洛川县 16 万农民奋力拼搏,建成了 42 250 亩基本农田,
人均 2.65 亩,连续 13 年保持人均产粮 500 公斤以上的水平。晋西北黄土匠陵沟壑区的河曲县沙坪乡砖窑沟村一位农民利用自己的十多亩土地,通过沟坝地等基本农田建设,发展养牛,农牧结合,精耕细作,自 1988 年以来连续
多年人均产粮达到 2 500 公斤以上。这两个事例充分说明:黄土高原只要建好基本农田,实行精耕细作,农牧结合,走集约化生态农业之路,实现粮食自给是根本不成问题的。
① 见《太原日报》1991 年 9 月 16 日第 2 版。
图 12.3 黄土高原耕地粮食生产力地区差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