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对外开放的前沿与近水楼台的区位
从地理、历史、人文诸因素来看,香港和澳门实际是珠江三角洲的一部分。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陆地相连。香港与深圳只隔着一条二三十米宽的深圳河,澳门与珠海只凭一座关闸分开,而建成区已连成一片;历史上香港和深圳属于新安县(宝安县的前身),澳门和珠海都是香山县(民国后改中山县)的一部分;港澳居民绝大部分从珠江三角洲迁来,都通行粤语(广州话),生活习惯相近。所以,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历来经济、文化、交通联系非常密切。到了改革开放年代,这种特殊的优越区位,成为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外资大量进入的极有利因素。
当今的香港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和海空交通枢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澳门城市虽小,但也是世界著名自由贸易港,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地区。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许多国际资本还在观望,而与祖国大陆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港澳地区资本却大量进入内地投资。近水楼台的珠江三角
洲自然得益最大,成为外资重点投资地。
珠、港、澳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珠江三角洲利用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以港澳(特别是香港)引进大量资金、技术设备,获得最新工商科技信息,就近接受港澳产业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转口大量出口商品,与国际市场取得密切联系,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城乡繁荣。而港澳也以珠江三角洲为直接腹地,建立起密切的经济联系,不仅就近取得600 多万城市居民每日不可少的新鲜副食品、淡水、建筑材料的供应,还利用珠江三角洲相对便宜的劳力、土地,转移了约 3/4 的加工工业。珠江三角洲还提供了香港近一半的集装箱货源,使香港得以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港的地位。
- 多层次开放体系。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加上是重点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人资本,因此在我国刚刚实行对外开放时,就被选定在这里兴办经济特区,并逐步扩大开放范围,形成包括保税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工业卫星镇、经济开放区等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地带。
目前,珠江三角洲有深圳、珠海二个经济特区,广州一个沿海开放城市, 4 个保税区(深圳的沙头角、福田保税区、广州保税区、珠海保税区),3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番禺的南沙、惠州的大亚湾),可以说整个珠江三角洲都是对外开放地区。
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扩大到沿边、沿江、沿大陆桥,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沿海开放地区的优惠政策已逐渐淡化。而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早,长期以来对外开放层次高,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对外经济有较坚实的基础。深圳特区在利用外资规模、总体经济实力、基础设施上均居 5 个特区的首位,故有中国第一经济特区之称。珠海特区也取得显著成绩,并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各开发区前列。开放程度最高的深圳沙头角、福田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已正常运作,珠海保税区也已开始建设。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在对外开放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对经济发展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 外资的大量进入。珠江三角洲自改革开放以来(1979~1995 年)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达 370.77 亿美元,占同期全省的 70%,占全国 16%,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 1/5,成为外商在我国投资的热点地区。1979 年以来, 外商实际投资额逐年上升(仅 1987 年比上年稍减)。1995 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该年外商实际投资额高达 85.79 亿美元,相当于过去 12 年总和的近1/4。在全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沿海地区优惠政策相对弱化的情况下,该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仍占全国 18%,外商直接投资额占 21%,说明珠江三角洲对外资的巨大吸引力。
外资来源以港澳资金为主,占利用外资总额 77%,其中香港占 74%。台资在珠江三角洲投资还不多,仅占 3%。其他投资较多国家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
外资绝大部分投向加工业,占外资总额 68%,其次是房地产业,占 12.3%, 交通、通信占 4%,商业、服务业占 2.3%,农牧渔业仅占 1.5%。
从地区分布来看,政策优惠的深圳、珠海特区是外资首选地区,两特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区 35%,特别是深圳特区共吸引外资近 95 亿美元,居区内首位,也是全国利用外资最多的城市之一。综合投资环境好的广州居第 2
位,达 84 亿美元。近年来外商在广州投资迅猛增加,1992 年以来,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已超过深圳。惠州也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
外资不仅成为珠江三角洲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而且在引进资金同时, 也引进了世界各地的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方法、最新技术信息;并利用外资对传统工业进行全行业技术改造,创办了一大批新型企业。“三资企业” 产品大部分出口,从而加强了珠江三角洲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近年来外资开始投向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工程。利用外资修建了广深、深汕等多条高速公路,虎门大桥等一批特大公路桥,沙角等几座大电厂,广州地铁工程等。外资还参与广州等城市的旧城改造。当今珠江三角洲的基础设施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与大量引进外资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