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生产效益不佳,轻工产品竞争力下降
本区工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整体效益不佳。1995 年,全区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利税为 7.26 元,资金利税率为 5.53%,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3;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为 0.46 元,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为 0.56%,仅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15%左右,差距很大。全区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 68%,企业偿债能力低,并造成相互拖欠,不少企业经营困
难和开工不足,约有 2/3 的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60%以下。因此,工业企业亏损情况相当严重,在 40 个大类行业中有 17 个行业出现净亏损。全部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约相当于整个工业实现利税总额的一半。尤其是国有工业企业,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结构性调整滞后,机制转换缓慢及历史负担沉重等原因,目前的发展面临很大困难,虽然其资产总额可占全部工业的 64.8%,但工业总产出却只占 40.3%,亏损额占全部工业的 60%以上。因此,提高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益,已成为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课题。
本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轻工业原料资源,又有广阔的消费市场和众多的廉价劳动力,轻工业理应得到相应的发展。然而,由于产品开发能力弱和技术含量低,在近几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本区传统轻工生产已处入不景气状态,不少曾经具有优势的轻工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渐下降。例如,1985 年时本区的罐头、食用植物油、皮鞋、机制纸与纸板等的产量均可占全国的第二、三位,但到 1995 年时它们已分别退居为第五至七位。同时,区内轻工业的结构层次也明显偏低,深加工能力弱,影响了经济效益。如本区生丝产量虽占全国的 19%,丝织品产量却只占全国的 6%,不少生丝被作为原料输出区外; 生猪、冻猪肉等更是大量外调,而外地的火腿肠等精加工肉食品则垄断了本地市场。至于服装和日用工业品等,本区产品的竞争力更差,区内市场上约有七成是外地产品。正因为如此,本区 1995 年整个轻工行业净亏损达 15 亿元,其中 90%以上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而生产的传统轻工业产品,形势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