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经济发展的方向、任务与途径1.提高人口素质,扩大就业门路,加快脱贫步伐
为了化解本区沉重的人口负担,并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必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和实行优生优育,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和卫生事业,实现人口数量控制和提高人口素质的双重目标。目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得到有效控制,而人口的平均文化素质与全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今后在继续抓好计划生育的同时,应重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就业培训。尤其在农村地区,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知识。各乡镇都应逐步建立起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使每个劳动者都能掌握一门以上的专项技术,并增强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和竞争意识。
要进一步加快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就业机会,引导乡镇企业适度集中并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转移。继续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扩大“川军”的竞争优势,又要积极支持和引导一部分多年在外的民工回乡创业,以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和带动当地剩余劳动力转移。1996 年本区就有 37 万民工从外地学到新技术后回乡创业,并在当地吸收了 70 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和集体、个体、私营经济,拓宽城镇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应认真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财政、信贷、建设项目、政策等方面对贫困地区进行支持,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搞好对口支援。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科技、教育、交通扶贫力度,尽快改变当地群众在观念、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封闭性,主要从发展能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及相关加工业入手,使之逐步走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轨道。